聽新聞
0:00 0:00

2歲童發燒⋯阿公阿嬤亂餵抗生素!「嘔吐、全身起疹」送醫住院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男童發燒後,祖父母亂餵抗生素,導致他全身起疹、嘔吐。(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男童發燒後,祖父母亂餵抗生素,導致他全身起疹、嘔吐。(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時,許多家長因擔心病情惡化,有時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甚至自行讓孩子服用抗生素。醫師分享,曾有一名2歲孩童因發燒被祖父母餵了抗生素,沒想到出現嘔吐、全身皮膚疹症狀,緊急送醫住院。醫師提醒,兒童感染症多為病毒引起,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此外若醫師開立抗生素,也應遵從醫囑,切勿隨意停藥或濫用。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一名2歲兒童由祖父母負責日常照護,有次男童因傳染性單核球增生症(EB病毒感染)而發燒,但祖父母未帶男童就醫。祖父母擔心孩子不適,基於過去自身經驗,擅自取用家中留下的退燒藥及成人Amoxicillin 500mg (安莫西林500毫克)抗生素減量後給予男童服用。

吳昌騰說,沒想到男童服用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全身皮膚疹、食慾明顯下降、活動力變差等現象,最後必須住院治療,所幸經過治療後順利康復。

食藥署指出,在臨床上,兒童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並非細菌感染,此時使用抗生素,不但對改善孩子病症無幫助,反而可能發生皮疹、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的風險,甚至影響腸道菌叢平衡。

兒童十大常見感染疾病與抗生素使用時機。(圖/食藥署提供)

▲兒童十大常見感染疾病與抗生素使用時機。(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提醒,應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目前開立給兒童的抗生素藥水常見成分如安莫西林(Amoxicillin)、頭孢菌素類(如:Cephalex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與磺胺噁唑(Sulfamethoxazole)等,常用於治療呼吸道、泌尿道或皮膚等感染症。

食藥署強調,使用期間應留意孩子服藥後是否出現皮疹、腹瀉或其他異常反應,抗生素常見相關副作用包括可能會導致皮疹、腹瀉、噁心嘔吐等。因兒童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反應與成人不盡相同,無論使用何種藥品,更應由醫療人員審慎評估,避免潛在長期風險。使用抗生素後如有異狀,應立即就醫。

#抗生素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罷免倒數兩天!「新北來罷!」板橋車隊掃街前記者會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