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116年將進行整體醫事人力供需評估。(圖/行政院提供)醫學生員額爭議獲解套,面臨學士後醫學系存續的清大、中山及中興3校續獲配名額,衛生福利部同意「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畫續辦。衛福部長石崇良說明,考量制度對偏鄉醫療人力挹注重要,加上科技發展需要跨領域人才投入,決定續辦;不過,衛福部也規劃116年進行整體醫事人力供需評估,討論醫學生1300員額限制是否需要調整。
該事件原由為衛福部「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第二期)」原訂114學年度結束,教育部在今年6月同意配合此計畫辦理的清華、中興、中山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將招生身份從公費生改為自費一般生,名額也傳從23人增至35人。此舉引發包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等29個團體不滿,並發出聲明反對醫學生招生黑箱灌水。
不過,教育部昨日證實,已經收到衛福部發函公費醫師計畫將會續辦。這也讓爭議獲得解套。
石崇良昨受接受媒體電訪表示,公費醫學生對於偏鄉醫療有著極大貢獻,例如,部立醫院、偏遠地區醫院中6成醫師為公費生,其中部立金門醫院醫師公費生占比更高達93%、澎湖醫院則有70%;換言之若沒有公費生投入偏鄉服務,離島偏鄉恐怕會有嚴重的醫師荒。
他說,隨著科技發展,醫療產業對於跨領域人才的需求提升,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的本意就是希望借重有志於服務醫療領域者的第二專長,協助醫療發展。這次續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畫,共九校核定醫學公費生招生,名額150名,清大、中山及中興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各獲30名公費生名額,義守大學30個名額、東部慈濟大學10個名額,至於台大、陽交大、成大、輔大醫學系則各5名,不在現有1300員額規範。
至於醫界反彈,石崇良表示,將主動與醫師公會全聯會、醫界團體溝通,但政策應有持續性,當初必須培育公費生,以解決人力缺乏問題仍舊存在,持續辦理較為妥適。另,考量醫學系畢業生的服務範圍不再只限於臨床,更可能擴展至新興科技、新藥研發的醫師科學家需求,將委託國衛院針對新興醫療型態、科技發展下所需的醫學系員額進行研究與評估,另外預計於116年進行整體醫療員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