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糞便潛血陽性有1/20是大腸癌,且可能沒有症狀。(示意圖/資料照)腸胃科醫師林相宏表示,他發現老人家很喜歡把糞便潛血當作痔瘡出血,用鴕鳥心態逃避檢查。很多都是子女硬是把爸媽拖來檢查,常常診間外的畫面就是爸媽一直碎念「沒事幹嘛叫我來檢查,害我清腸餓得半死」。
糞便潛血陽性有多危險?
糞便潛血陽性有1/20的機會其實是大腸癌,有1/2的機率會有演變為大腸癌風險的腺瘤性息肉。
這一天一次來了兩個糞便潛血陽性的60歲長輩,而且很不幸的,兩位大腸鏡的結果都是大腸癌。一位早期,大腸鏡直接腫瘤切除根治;一位已經中晚期,需要轉介進一步開刀。
不過兩位都沒有任何症狀,就算已經中晚期,也頂多說肚子偶爾脹脹的,排便依舊很規律。所以如果要到大家熟知的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像擠牙膏一樣變很細,真的腫瘤都已經大到阻塞整個腸道,預後都比較不好了。
糞便潛血陽性,可不可以重驗一次?
糞便潛血陽性怎麼辦?請在3個月內儘早做大腸鏡檢查。
可不可以重驗一次正常就沒事了? 絕對不行!有1/3的早期大腸癌,糞便重驗一次會顯示正常,所以絕對不要有鴕鳥心態逃避大腸鏡。
糞便潛血 vs. 大腸鏡,該如何選擇?
其實兩樣檢查都可以下降大腸癌的死亡率。
糞便潛血檢查:如果就國家公共衛生觀點,為了求廣、需要全民篩檢,糞便潛血是C/P值比較高的選擇。
大腸鏡檢查:如果就準確度,尤其針對早期大腸癌或是扁平型息肉,大腸鏡是比較好的選擇。不過須考量費用、風險、舒適度的問題,但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以下族群建議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家族有大腸癌病史。
●過往有3顆以上腺瘤型息肉,或是大於1公分的息肉。
●已經有相關症狀,例如體重下降、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