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造成死傷。政治評論員溫朗東說,花蓮縣政府在撤離上發生不幸悲劇,很可能是縣府長期以來沒掌握「實際居住人數」,以至於撤離無法確實執行。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圖/翻攝自花蓮縣政府網站)溫朗東指出,去年10月2日,已經發生花蓮縣長徐榛蔚對花蓮撤離人數,從8千多人下修到3千多人的狀況。花蓮縣政府確實有「籍在人不在」的問題。有「籍在人不在」,也就會有「人在籍不在」,但這不應該是個問題,不管戶籍在哪裡,縣府都應該掌握「實居人數」,特別是容易發生災害的地區。
溫朗東表示,光復鄉長林清水21日接到撤離通知後,表示:「目前比較困難就是我們的劃定範圍那麼寬大,現在好像匡列到6000多個人,我們就一直要求上面提供正確資料,我們才能確認準備多少兵力、多少後勤補給這些收容所。」
溫朗東感嘆,如果「戶籍」跟「實際居住」的落差,花蓮縣政府去年有妥善處理,現在就不會發生撤離執行失敗的問題。
作家謝知橋也說,他在花蓮服役的時候,遇過幾次颱風,只要颱風從東面來,消防隊就要派員到高危險地區,挨家挨戶通知撤離。
記得那年尼莎與海棠接連形成並襲向台灣,一個從東方、一個從南方。「消防員帶我一起出勤,他說常常會有幾戶人家頭很鐵,不管怎樣都不願意撤離,所以帶我去。我:『蛤這有什麼因果關係?』「因為我們不能罵民眾,但你會罵啊哈哈哈哈。」他笑著說」。
謝知橋說,也是,每次遇到不配合的民眾,看到消防員因為怕被投訴,只能姿態放低溫言相勸都覺得好難受。但他不一樣,他只是個替代役,就算被投訴,最嚴重的懲處就是送回成功嶺(基本上那跟渡假沒兩樣)。所以有些需要強硬溝通的勤務——像是裝設住警器或拆蜂窩——,聰明的消防員就會帶上他。
謝知橋說,總之那天他真的是一邊碎念一邊罵民眾,罵到他們願意離開家為止。同行的分駐所員警用一種「哇消防隊的這次帶個瘋子來欸」的神情看他。「但我不在乎,只要他們可以活下來,罵我也沒關係」。後來想想,大概得用這樣的精神要求撤離或救災,才能讓更多人活下來吧。
對於災情,花蓮縣長徐榛蔚昨(24)日晚感謝各界支援協助,表示目前搜救及恢復家園同時進行,因持續間歇性強降雨,馬太鞍溪下游堤防破口持續有溪水溢進,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持續努力減緩堤防破口進水量,得以讓搜救人員、重機具進入搜尋搜救。花蓮縣政府已於網上架設【馬太鞍溪堰塞湖資訊專區】,讓鄉親可以快速掌握收容相關資訊。
徐徐榛蔚強調,縣府在第一線持續落實救助,讓災後生活逐步恢復安定。縣府團隊持續掌握受災情形,已建置清冊統計,並展開安置、物資、醫護與交通等協助措施,確保鄉親需求能即時獲得回應。徐榛蔚也再次感謝各個縣市政府支援各式大型機具,加上縣內機具都在加速清理街道淤泥、聯外道路,盡快搶通道路,讓災民得以清理家園,儘快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