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宜君/台北報導
法籍YouTuber「酷Ku」斥資500萬元製作的中文實境節目《中文怪物》近日上線。(圖/翻攝自酷Ku IG)法籍YouTuber「酷Ku」斥資500萬元製作的中文實境節目《中文怪物》近日上線,本以「外國人學中文」的趣味亮點吸引關注,卻因一道「卡比寶寶吃水餃」聲調題目陷入爭議,該考題被眼尖網友指出,最早出自台灣YouTuber「鵝肉麵」於2020年的影片,但節目播出時並未標註來源,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網路熱議,並延伸出「原創尊重」與「版權倫理」的討論聲浪。
「卡比寶寶吃水餃」其實是YouTuber鵝肉麵早年在影片中,利用中文三聲連讀設計的搞笑語言挑戰。(圖/翻攝自鵝肉麵 YT)回顧迷因起源,「卡比寶寶吃水餃」其實是鵝肉麵早年在影片中,利用中文三聲連讀設計的搞笑語言挑戰,透過誇張發音效果製造笑點,如今,《中文怪物》把這道題目搬上舞台,要求外籍參賽者選出正確聲調,雖然效果十足,但卻被眼尖網友發現少了「來源標註」,才會引爆這場爭論。
《中文怪物》節目因一道「卡比寶寶吃水餃」聲調題目陷入不尊重原創的爭議。(圖/翻攝自酷Ku YT)爭議延燒後,鵝肉麵也出面回應,坦言,最初看到節目使用這個梗卻沒有標明出處時,確實感到錯愕,因此在社群發表意見,不過,隨後他刪除原本的貼文,並再次聲明強調「10000%尊重不同觀點」,希望粉絲能理性討論,不要過度攻擊。
但外界對此仍看法不一,不少網友認為節目組應該在題目旁註明來源,才是對創作者最基本的尊重,也有人覺得迷因本就是網路共享文化的一部分,不必過度上綱,即便鵝肉麵本人已態度和緩,但「卡比寶寶吃水餃」的版權與創意歸屬話題,仍持續在網路論壇和社群平台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