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撰文/高仁山(新新聞)
近來一些財經報章充滿了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言論,但細看似乎像是和過去挺ECFA的論述一樣,只是拿掉ECFA四個字母換上TPP三個字。未來新政府如果要靠這類論述來說服老百姓,恐怕還不夠、需要再努力。
TPP協議文本已公布一段時間,政府也很賣力地將之中文化。不過,根據調查,台灣還是有65%的民眾不瞭解TPP,有約45%農民根本沒聽過TPP。請問有多少從事製造業、服務業的民眾及業主瞭解TPP?恐怕連三成都不到。講老實話,台灣社會根本就還沒準備好!
台灣對TPP是勢在必行,但是看不到有任何在做準備的跡象,好像我們想進入,人家就會巴著我們進入似的。僅大概讀讀文本、算算成本效益,再紙上談兵評估一下,此外,到底有何實質作為?
事實上,TPP與ECFA在本質上有相當大的差異。TPP其重點在服貿、智財權、勞動水準、公平競爭、貿易便捷化、反貪腐等等先進國家的貿易條件,而不光只是在跟你比拚多少貨品降到什麼稅率。如果還在用貨貿思維看TPP,那就非常膚淺,根本畫錯重點。
舉例來說,日本為了進入TPP做了一些重大改革。如日本郵政系統逐漸民營化並股票上市,將總資產近二九六兆日圓、員工數約二十三萬人的公營事業,分為郵便局株式会社、郵便事業株式会社、郵政銀行株式会社及郵政保險株式会社,不再以「政府」之姿與業者在市場競爭。
加入TPP,相關業務亦需陸續開放給TPP成員;為了要調適日本最大的公營事業單位進行民營化,大量公務員需解編為非公務員,所有業務不再有政府保護傘。為此,日本國內修了相當多的法規,也碰到了很多反彈聲浪。
在非常封閉的日本服務業領域要進行大規模改革,才有辦法適應TPP的競爭條件;相同地,如果我們兩年後要談判加入TPP,不是光打打嘴炮發發業配文就可了事。
這兩年內,我們進行了什麼改革、什麼調適,都將會影響到我國的進入時程。不是不挺TPP,相反的,我認為台灣加入TPP是重拾經濟活力的必要條件。但是,就如同買保險一樣,你可以很聰明地買,也可以閉上眼睛亂買一通;TPP也是一樣,如何與民眾、產業溝通及教育,降低風險及社會成本,讓社會及政府都準備好,應該是新政府上台後的重要任務吧。
(更多文章請見1509-1510期《新新聞》,或參考新新聞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