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繁星上台大公平嗎?考試決定未來 才真的是不公平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學測大玩時事梗 「歪腰郵筒」變作文題目

圖/資料照

撰文/葉耀元(新新聞)

一位苗栗卓蘭高中的學生透過繁星計畫,以僅僅四十八分的學測成績推甄上台大森林系,引發各界討論。

討論的重點不外乎繁星計畫的公平性,或這位學生是否有能力在台大的競爭環境中存活下來。為數不少的網路言論更認為,入取該生會浪費台大的教育資源,並讓認真念書取得高分的學生感到不公平。這種言論,完全是出自於對教育與「公平」的狹隘認知。

荀子《書》曰:「維齊非齊。」這句話最簡單的詮釋就是:「齊頭式的平等,並不是真正的平等。」自隋唐以降,科舉考試成為社會流動的唯一管道,這不僅僅只限於中國或是台灣,所有儒家文化影響的範圍皆是如此。而為了確保考試的公平性,一次性、標準化、具備正確答案的考試,成為唯一的評量標準。

然而, 無論是古時的科舉、或今日的指考與學測,其實壓根就不存在所謂的公平競爭。當出生在較為富裕的家庭,父母有寬裕的金錢財富,可以供學童在衣食無缺的條件下, 去學習更多的才藝, 去接受其他課後輔導, 或直接選擇較好的學區就讀,這些學童的教育環境,自然比那些因為家裡經濟狀況較差,或居住在偏鄉無法接受良善教育的學童們要來得好。

當學測結果出爐之後,考試分數主要反映著學生之間所受到的教育水平的差異,而不代表成績較高的學生就一定在學術或知識能力上勝過於分數差的學生。

教育應該要做的是「 適性發展」 ,讓學生在各階層的教育體制下尋找自己的興趣,開發自己的潛能,創造自己的未來。然而,因為要適應標準化的評量考試,我們的教育只強調「齊頭式的公平」,一切都要有「正確答案」,而那些無法被標準化評量的科目,就全然不被重視。

這種做法其實根本性地局限了社會流動,創造了單一的價值標準︵如考上醫生或律師才會有社會地位當工程師才會賺錢等等︶;更甚者,現今的教育體制會降低市場的效率,因為多數人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做著自己的工作,工作僅僅只代表他過去考試成績所對應的大學以及學科。一個不能讓社會多數人自一開始就選擇自己的未來的社會,何來的競爭力。

「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這種觀念必須要徹底的屏除,考試的公平自始至終都不是真正的公平,一個人的成就,不應該用考試的分數來評量,也不應該以此決定他的未來。

(更多文章請見1516期《新新聞》,或參考新新聞官網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立院院會爆發全武行!藍、綠黨團議場前回應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