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成霆、彭富洋/台北報導
102年郝市府曾規劃「全回收城市」,並興建生質酒精試驗場,做為3.6億擴廠計劃的前身,但生產過程不只一次SOP走完得花12小時,一公升成本更高達2千元,加上2次招標都流標,營運1年後,柯文哲走馬上任,決定3.6億元的擴建計劃喊卡,不蓋了!

▲生質酒清成本高出25倍,柯文哲拒絕再砸3.6億元擴大。
內湖焚化廠第一組組長賴世陽解釋:「廚餘的話,會經過這台破碎。」果皮倒進破碎機,怎麼化腐朽為神奇?這間小小試驗場通通能一手包辦。從殺菌、發酵到蒸餾,原本外觀不討喜的水果皮,卻起了化學變化。
經過粗餾,果皮已經蛻變成清澈的生質酒精了,酒精濃度更來到10%。整套SOP走完有6道關卡,一個都不能馬虎,但得耗費12小時,成品呢?

▲生質酒清成本高出25倍,柯文哲拒絕再砸3.6億元擴大。
內湖焚化廠廠長邱一流說:「可以做日常的清潔用品。」小小生質酒精噴霧能殺菌又能清潔,但成本不便宜,1公升得砸2千元,相較一般市售,相同規格酒精只要約80塊,相差高達25倍。

▲生質酒清成本高出25倍,柯文哲拒絕再砸3.6億元擴大。
內湖焚化廠廠長邱一流表是:「配合設計之都,所以把廚餘做了一個生質酒精的模廠,年初的時候有兩次的標案,很可惜因為都沒有廠商來投標。」這一棟生質酒精試驗廠是在102年郝市府時蓋的,為了全回收城市計畫先砸700萬元,但柯文哲上任後重新精打細算,發現不只高成本、低效益,廠商也望之卻步,原本3.6億元擴建計劃,柯省長大刀一揮喊卡,不辦了。

▲生質酒清成本高出25倍,柯文哲拒絕再砸3.6億元擴大。

▲生質酒清成本高出25倍,柯文哲拒絕再砸3.6億元擴大。
市議員何志偉說:「中央有短期經濟刺激方案,到地方也有很短期的環保方案,不是想到就做什麼、想到就做什麼,因為到最後虧錢的,虧的都是市民老百姓。」廚餘變「黃金」立意良好,但不得不考量成本,前朝政策柯市府通盤考量,最終選擇拒絕,不再砸大錢。(整理:實習編輯林瑩真)
https://www.facebook.com/se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