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興菸品一開一禁 學者籲「應做出自己風險評估」

生活中心/李育道報導

新興菸品問世時間不若傳統紙菸久,台灣應自行對於新興菸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讓科學數據來說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新興菸品問世時間不若傳統紙菸久,台灣應自行對於新興菸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讓科學數據來說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近年來新興菸品逐漸打入台灣菸品市場,使用者逐年攀升,為有效控管,衛福部擬修正《菸害防制法》,目前傾向「一開(加熱菸)、一禁(電子煙)」,而行政院也終於在今(13)日通過行政院院會,將法案送入立法院待審,完成蘇院長在去年的承諾。新興菸品問世時間不若傳統紙菸久,對於如何規範,學者認為台灣應先自行對於新興菸品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回歸科學證據與理性分析,才是最好的方式。

台灣雖目前尚未定案,擬修正之《菸害防制法》,目前傾向「一開(加熱菸)、一禁(電子煙)」,將電子煙列「類菸品」,全面禁止製造、輸入及販賣,而加熱菸則歸在「指定菸品」,上市前,必須通過主管機關健康風險評估,才能銷售。

對此,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指出,新興菸品就像檳榔或傳統紙菸,從健康角度應完全禁止,但還是存在於社會,因為風險管理及政策決定,還包括經濟、倫理、法律以及社會民情等考量因素,否則僅靠風險管理決策,香菸跟檳榔早就該禁止了。

康照洲說,國衛院已經針對新興菸品之健康危害做了論壇討論,也出版了報告,這是個正面的開始「如果能夠對新興菸品,不論是電子煙或加熱菸,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就可以制定出更好的風險管理機制」,認為新興菸品應朝著讓產品檯面化,正面管理的方向來思考。

學者認為政府修法禁止新興菸品,就應以科學驗證,解釋新興菸品與目前開放的傳統紙菸有何差異。(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學者認為政府修法禁止新興菸品,就應以科學驗證,解釋新興菸品與目前開放的傳統紙菸有何差異。(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而對於菸草減害計畫應關乎科學及人類行為,依實際情況納入考量,康照洲說,從各國的數據顯示,有一定比例的抽菸人口,在現行的勸導及醫療下,無法有效的達到戒菸的目標,有鑑於此,應將此類產品用於戒菸醫療行為,這樣或許可以解決部分疑慮或問題,同時也可以觀察這些產品在台灣使用時之健康風險「我們稱之為真實世界資料 (real world evidence and real world data)」,此外還可防止濫用問題之產生,應在比較了解這些產品及管理的掌控後,在適度鬆綁管制措施。

事實上,就在不久、2021年底(12月7-8日)英國電子煙峰會上,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管理和政策系兼任教授克里夫(Cliff Douglas)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首度許可電子煙產品的販售,而FDA的研究也證實電子煙和其他含尼古丁的替代消費品,與煙草產品相比對人體的的危害要小得多,有利於保護公眾健康,並可能幫助數百萬成癮的成年吸煙者戒菸。

克里夫說,菸草減害計畫關乎科學及人類行為,應將實際情況納入考量,「保護青少年和幫菸民戒煙不衝突,應在二者間尋求平衡的『橋梁』」。然而人們經常把社會議題描寫為「公共衛生與產業」這種誤導性的語言,過度簡化了此社會議題,將事情簡單地分成「我們」和「他們」,「善」與「惡」。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於2021年11月出版的《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強調,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中的各締約方,對治理方式仍缺乏共識,有的採取禁止模式、有的採取查驗登記模式、有的採取藥品/毒品管理模式,各國間存在不小差異。政府應設立獨立超然的研究單位或計劃進行「本土新興菸品前瞻性觀察研究」,確認新興菸品對我國的影響,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