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疫」後照護更重要!新冠康復恐出現「5大後遺症」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本土病例分析。(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病例分析。(圖/指揮中心提供)

我國新冠肺炎(COVID-19)單日確診數創新高、昨日本土個案高達2969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接下來有可能上看萬例。雖據指揮中心統計,我國確診個案中輕症、無症狀比例超過99.6%,不過外界也擔心可能造成後續生理、心理後遺症。北市聯醫呼籲,康復者返家2至3週如有持續的極度疲勞或是呼吸不順,應立即就醫外,也可能出現疲倦、睡眠障礙、憂鬱等5大後遺症,後續應尋求專業治療。

北市聯醫表示,新冠發病時,通常為急性症狀,於4週內會消失,但不幸病況嚴重時就需入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或高流量鼻導管氧氣等呼吸輔助用具。若康復出院後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視為COVID-19的後遺症,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疲倦、咳嗽、喘氣不順、胸悶等。而在臨床上,亦有康復者發生嗅味覺喪失、失眠、流鼻水、關節痛、食慾降低、盜汗、腹瀉和頭痛之症狀。

除了生理方面的困擾外,康復者也可能出現心理層次之症狀,如腦霧、無法專心、記憶力受損、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而每位康復者的病症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所有類似的狀況。

北市聯醫提醒,康復者出院後返家2-3週如有持續的極度疲勞或是呼吸不順,建議立即就醫。若是症狀持續惡化,或是如下新的症狀產生,也建議尋求專業治療。

1、疲倦:在一早精神最好的時刻,把最重要的事情辦完。妥善計畫每日的行程表,不要同一時間內擠入太多事。

2、睡眠障礙:每天固定時間入睡跟起床,睡前避免使用手機及看電視,和太晚飲用含咖啡因物質(如:咖啡、茶),戒菸及戒酒。

3、喘:戒菸、心肺復健和呼吸運動。

4、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語言治療:可改善行動力與增強運動耐力。

5、憂鬱、焦慮、心理學症狀:建議透過心理師諮商和藥物控制。

外界也好奇,染疫過後施打疫苗是否會讓原先的症狀更嚴重?還有康復後多久可施打疫苗?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朱曦說,科學證據指出,疫苗只會讓症狀改善,或維持原樣,絕不會讓其更嚴重,且施打疫苗可防範未來再次感染的風險。依據指揮中心建議,在發病日6個月後可施打新冠疫苗。

為幫助新冠肺炎(COVID-19)染疫康復者儘早回復正常生活,健保署已規劃「COVID-19染疫康復者整合醫療門診」,全國已有多家醫院開辦,北市聯醫亦提供此服務,民眾可參考。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直播中LIVE】蔡英文、陳建仁出席Google新辦公大樓開幕典禮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案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