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隨時成確診地雷?律師列十點勸別焦慮:越晚感染,越有保障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呂秋遠說,疫苗能打就去打,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抵抗病毒入侵,但是至少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重症機率,對自己的身體與醫療資源的節省都是好的。(圖/中央社)

▲呂秋遠說,疫苗能打就去打,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抵抗病毒入侵,但是至少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重症機率,對自己的身體與醫療資源的節省都是好的。(圖/中央社)

疫情升溫,你是否感到焦慮?律師呂秋遠撰文指出,我們要充滿焦慮與恐慌嗎?他直言,接下來每天的數字都會很驚人,但是別太在意這件事,很快我們就可以從疫情的隧道裡看到微光了。

呂秋遠說,從這幾天開始,自己、身邊的人與家人,隨時都可能成為確診的地雷,一旦爆炸以後,輕則得要隔離,重則自己或別人一起確診。難怪會有醫師說,月底以後,如果自己沒有任何朋友確診,應該算是相當邊緣的人。可是,我們要充滿焦慮與恐慌嗎?真的不用。他的想法是這樣:

1.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醫療能量可以承載重症病患。只要重症人數不會一夕爆增,那麼我們的醫療就會有喘息的機會,現在不是要防止病患出現,而是要降低重症發生。

2.只要病例只是微幅上升,最後高峰期開始,又可以緩慢降肉、降肉,三萬、二萬、五千,那就會越來越好。

3.病患是病患,不是壞人。得病也不是自願的,不要因為別人「害你」隔離或框列而唉唉叫,就讓自己在家休息三天、自主管理四天,保重身體比較重要。

4.疫苗能打就去打,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抵抗病毒入侵,但是至少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重症機率,對自己的身體與醫療資源的節省都是好的。

5.不要再希望升級、封城、徹底疫調匡列這種事了,現在已經跟去年不一樣,病毒的狀況與可怕程度降低很多,施打疫苗的普及率也高了許多。真想嘗試這種感覺,感受一下上海人現在的痛苦,多磕頭、少說話就是了。

6.與病毒共存,是未來的趨勢,如果不願意跟病毒與細菌共存,麻煩把身上的鈔票給我,因為那很髒。

7.戴口罩、勤洗手、做消毒還是要的,因為雖然要與病毒共存,但是仍然要盡量減少對醫療體系的利用,讓資源可以挪去重症治療,讓病例曲線可以盡量平緩。

8.疫情是不斷變化的,病毒會不斷突變,往後應該會傾向感冒化,每年台灣因為流感而過世的人不會超過兩百人,大約是千分之一;感冒又要比流感更輕微,所以現階段盡量避免自己被感染,等待病毒繼續突變,越晚感染,對自己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9.接下來每天的數字都會很驚人,但是別太在意這件事,很快我們就可以從疫情的隧道裡看到微光了。

10.往好處想,我們很快就可以解禁出國了。日本的楓葉等等我!

 

加入 @setn 好友 #抗疫千日 指揮中心解編
推薦專題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