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37.2度二次就發燒 台大醫列「長者4大症狀」盡速快篩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李建璋提醒,為避免長輩確診延誤就醫,若發現有「4大非典型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圖/翻攝自李建璋醫師臉書)

▲李建璋提醒,為避免長輩確診延誤就醫,若發現有「4大非典型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圖/翻攝自李建璋醫師臉書)

疫情未歇,近日陸續傳出有孩童確診重症,讓許多家長感到憂心,但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醫師提醒,為了避免長輩確診延誤就醫,家屬若發現有「4大非典型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

李建璋醫師昨天在臉書發文寫下潛在的COVID死亡黑數;他提到,一位老人因為跌倒髖關節骨折,需要緊急開刀處理,開刀前檢驗的PCR結果意外發現COVID陽性,另一位老人意識昏迷懷疑中風,安排住院的時候,也意外發現COVID陽性,還有一位老人,長年洗腎,突然發作呼吸喘,胸部X光片顯示肺水腫,安排洗腎的時候,也發現PCR陽性,這樣的案例在急診室越來越頻繁,這些都是意外和巧合嗎?主診斷是髖關節骨折、中風、水份過多? 還是COVID ?

如果這些患者不幸過世,死亡的主因,會被歸類成COVID嗎?

李建璋醫師說,大家在談論確診的統計黑數,死亡人數也存在著類似困難判斷的情況,現在死亡人數的判定主診斷是COVID才歸為COVID,但是其他診斷是COVID的死亡案例死因就由判定解決,除了呼吸衰竭為主的案例,上述案例有可能被排除在COVID死亡人數之外,但是他們的過世都和COVID無關嗎?

他提到,脆弱老年人得到COVID的時候,往往不是以發燒、喉嚨痛、咳嗽為主要症狀表現,上面的3個案例都是COVID在老人的主要表現,這些非典型表現歸納起來有四大症狀。

第一、微溫:老人的發燒並不是青壯年的38.3℃,美國感染科學會認定,老人口溫37.8℃一次,或是37.2℃二次,就是發燒,是一個強力的感染證據。

第二、吐瀉:很多老人經年久咳不止,用咳嗽和喉嚨痛很不容易辨識新產生的新冠,很多的時候是以呼吸喘甚至直接呼吸衰竭表現,這些表現還算典型,相對的非典型的腸胃道症狀具有特異性,在流行期間,老人持續的嘔吐或是腹瀉,也是新冠的一種表現。

第三、譫妄:超高齡長者、巴金森或是失智症患者、或者是曾經中風的病患,感染新冠時可能產生急性腦功能障礙,以譫妄的形式表現,譫妄是一種突發性認知障礙,以胡言亂語或是妄想症狀表現。

第四、跌倒:對於孱弱的老人,長期肌少肌弱,全身性的感染造成的倦怠衰落往往用跌倒,甚至是外傷性腦出血表現。

李建璋醫師強調,如果家中的老人有新發生的上述四大症狀,先使用快篩檢驗,陽性就可以盡早投藥,如果快篩陰性,症狀依然沒有好轉,切記莫延,應就醫尋求PCR診斷,因為快篩診斷通常是在病毒量高的時候才會呈現陽性,初期會有30%到40的偽陰性。

他強調,在老人,非典才是典型,統計死亡人數的時候要把上述的因素考慮進去才能夠完整的反應COVID的死亡人數。

 

加入 @setn 好友 #抗疫千日 指揮中心解編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