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莫拉克重創中斷13年!用「命與青春」復通的南橫公路

三立新聞/採訪報導

從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就中斷的南橫,因為地質脆弱施工困難,常常一個路段修好了,遇上一場暴雨一個颱風就毀於一旦,又得重頭再來,陷入修了又斷,斷了再修的循環,在無數公路人努力之下,篳路藍縷13年,終於在今年5月全線通車,帶您來看這場不可能的任務,到底有多艱鉅,以及正在興建的「最後一哩路」。

公路總局影片:「吊橋快斷了,吊橋要糟了。」

甲仙工務段段長陳正偉:「莫拉克風災整個下大雨之後,我們的山體就像洋蔥一樣,就一直剝落。」

道路坍方、山壁崩塌,斷了23座橋樑。

甲仙工務段段長陳正偉:「地無三里平,我們大概沒有一公里是完好的,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道路路基受損,遇到的橋梁幾乎全部都斷掉了。」

受到莫拉克風災重創的南橫好不容易修復,長達140公里的路段,沒想到八八風災隔年又遇上甲仙大地震,接著還有大小颱風肆虐,豪雨侵襲,南橫的搶通工程陷入修復又毀損的循環。

邊坡工程工頭史彥玟:「才做了三分之一碰到了這個颱風,再花將近2、3個禮拜又把網子重新復建好。」

舊傷還沒治好,新傷又來報到,封閉長達13年的南橫終於在2022年5月1日全線復通。

行政院長蘇貞昌(2022.4.30):「用命、用青春、用努力,把這條路從打通到復通。」

用命兩個字不光只是形容詞,南橫從1968年開始動工,共有116名工作人員不幸殉職,就是因為工程實在太過艱鉅。

土石隨著雨水滾滾而下,荖濃溪瞬間變黃河,不過一場午後雷陣雨就讓溪水暴漲,更不用說颱風來襲時有多駭人。

記者林筱凡:「這邊是明霸克露橋,在莫拉克風災之後就受到重創,而這座橋也是桃源區三個里,復興、梅山、拉芙蘭唯一的對外聯絡道路。」

明霸克露橋在原住民語的意思是希望之橋,因為這裡正是他們聯外的唯一希望,由於地處三溪匯流處,得同時面臨荖濃溪、布唐布那斯溪以及玉穗溪帶來的土石沖擊,過去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對外交通中斷。

甲仙工務段桃源監工站站長黃碩偉:「他們都是土砂量很大的溪流,帶下來的土砂量,每年都把荖濃溪的河床都淤高了1公尺以上,我們就就地取材,我們用這些大顆的石頭,我們疊了那個護岸,第一它可以保護我們的橋台,第二它可以控制土石流的流心。」

用岩石堆出來的導流牆可以將土石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有這一個個矗立在溪裡的是防撞樁,避免土石沖刷下來時直接擊中橋體。

鏡頭再來到另一座正在興建的橋梁,這裡可以說是南橫的最後一哩路。

甲仙工務段天池監工站站長陳秉禾:「13年的修復逐步的挺進,已經到挺進到埡口最後一哩路,就是這個武雄橋。」

新建的這座武雄橋採截彎取直的方式,就是因為原本的橋梁沿著彎曲的山壁,實在太過危險。

甲仙工務段天池監工站站長陳秉禾:「在以前施工方式跟機械沒有那麼發達的時代,我們都是沿著山邊下去,但是沿著山邊有一個困難點就是我們常常遇到邊坡不穩定,會遇到落石。」

持續落石的另一個解方,就是建造像這樣的明隧道,如此一來即便山壁上的土石崩落也不會直接砸中路面,不過南橫地質太過脆弱,管制監控自然特別嚴格。

行管室廣播:「寶來行管室廣播,請各位用路人請勿在隧道口前拍照。」

來到寶來行管室,這裡可以說是南橫的行控大腦,為了準確掌握車流資訊,他們有車輛辨識系統,不僅能顯示每一個路段的即時車輛數,甚至車牌號碼也能辨別,避免有人逾時滯留。

甲仙工務段段長陳正偉:「他幾點幾分進來,幾點幾分出去,5點過了,我們資料一調就知道什麼車輛還在裡面。」

從1968到2022年,跨越台東、高雄、台南三縣市,總長203公里的南橫,走過半世紀,歷經多次逐段修復,如今終於重見天日,台20線橫貫南台灣,串起不只西部跟東部,還有數十年來的篳路藍縷。

【公路總局廣告】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準副閣揆鄭麗君「投資未來世代」青年論壇演講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