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美國緊盯?小英時代兩岸關係 從4個月看未來4年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大選記者會-蔡英文陣營(朱凱弘攝)

圖/資料照

撰文/朱易(新新聞)

小英當選,各方道賀,但不包含中國官方或國台辦,至於那些透過台灣媒體發聲的大陸「台灣問題專家」,只是披著台灣媒體加諸的「官方學者」、「御用學者」、「國台辦智囊」等外衣,不能代表中國官方立場。

北京向小英道賀?別想了!

北京當然不會道賀,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是台獨黨綱未去之民進黨的黨主席,而是因為中國大陸並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不可能對台灣的「總統」當選人表示祝賀,連馬英九兩次當選當天也都沒收到過北京的祝賀。

北京對馬英九兩度「520」正式就任「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還是有所表態,但都是國台辦擔綱發言,因為不可破壞「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的規矩。國台辦兩次都說了:「證明台獨不得人心。」對蔡英文當選更好的參照組,應該是2000年的陳水扁當選。陳在當年520就職演說時發表了「四不一沒有」講話,承諾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以及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

這是在「九二會談」已經發生、「九二共識」尚未被「發明」前,陳水扁為發展民進黨與對岸關係所能表現的最大善意,但北京並不領情。國台辦批評說,陳在「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這個關鍵問題上,採取了迴避、模糊的態度,顯然,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誠意的。

以法律人的「慣性」談「九二」

陳水扁的前車之鑑,包含部分綠營學者在內的許多人認為,陳的「負面表列」方式對北京來說可能是不夠的,民進黨必須凍結台獨黨綱,做成新的中華民國決議文;但蔡英文採取的是另一種辦法。

蔡英文多次表示,做為一個法律人,她會避開提問人提問中的陷阱,而不會直接回答提問者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提問者的提問內容拆解開,而後再從自己的角度回答問題。這是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期,很多立法委員、媒體記者總是聽不懂蔡英文講話,卻又不知如何反駁的原因。

目前為止,對於發展與對岸關係的通關密碼「九二共識」,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已多次表態,雖然仍有反對者繼續批評她為「空心蔡」,但若從蔡英文的「慣性」來看待這些表述,應該可以比較瞭解她的立場。

對於「九二共識」本身,蔡英文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幾度提及,認為兩岸不需要為「九二共識」問題繼續內耗,應回歸到九二兩岸會談的基本事實,與求同存異的精神;民進黨沒有否認一九九二年的會談事實,也認同求同存異的精神,但視「九二共識」為國民黨後來創造的,並不是全民的共識。

「九二共識」被國民黨簡單包裝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屢屢在面對對岸時失去「表述」的空間,因此遭到各方反對。事實上,國、共兩黨對「九二共識」自有另一套運作型定義,這是「九二共識」遭致台灣許多人反對的原因,也是民進黨與蔡英文無法接受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蔡願意接受「九二精神」,亦即民、共之間不要再為「九二共識」蹉跎,要有求同存異的精神。

跨黨派進行兩岸決策

要求同存異,北京真正在乎的並不是「九二共識」,而是它的要害及核心:「一個中國」。對此,蔡英文的主要表述,就是一切都「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如果對蔡英文最近講話細加追究可以發現,她是民進黨領導人提及「中華民國」最多者。

「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回答了很多問題。依據《憲法》,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及於中國大陸、治權不及,兩岸關係是「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但批評者會說,這不「馬英九」了嗎?這不「九二共識」了嗎?

不同。馬英九與他的「九二共識」雖然接受「一個中國」,但在運作間失去了「各自表述」;蔡英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的概念,對獨派主張者可以說:在獨立之前,只能遵守憲法;對統派主張者可以說:這就是「一個中國」,而且我們真的要「各自表述」。

至於民進黨台獨黨綱造成北京的疑慮,蔡也多次表示,兩岸關係必須追求「社會共識」,她要打破與對岸交往的「黨對黨」模式,要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與對岸接觸。

派人直接赴中國溝通

據此可以揣測,在處理兩岸關係的決策模式上,將可能是跨黨派的,而兩岸事務的政府人事安排,蔡英文可能採取「社會共識」的任命方式,而不是安排民進黨籍者。至此,台獨黨綱就沒有凍結或廢除的問題了。

北京很早就知道蔡英文必定當選,也一直關注著蔡英文的相關表態,但按兵不動;北京是否接受蔡英文目前為止的表態,估計「520」將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如果從當選開始到正式就職之間的125天,雙方不能「喬」好一個新的通關密碼,未來恐怕將更加困難。

這四個月中間包含許多變數。馬英九還在位,他從來不知道何謂「看守」,期間馬會有什麼進一步拓展兩岸關係的動作,沒人猜得到。兩岸間已經有了兩岸熱線,後續還有擴大教育交流、互設辦事機構等進行中的談判,國民黨政府會否在這四個月中間企求一次大躍進,以考驗民、共關係?雖然機會小一些,但不是不存在。

更重要的考驗是,在脆弱的互信基礎下突然出現意外,例如藝人黃安舉報「台獨」藝人事件。當主政者被要求表態時,就是一種考驗,而這樣的考驗,很可能是一個接一個,不斷地衝擊著兩岸雙方的互信。

對這個四個月空窗期的重要性,蔡英文知之甚詳。2012年大選時,她派遣最重要幕僚林全以基金會的身分前往大陸訪問;在未來四個月中間,蔡極可能再度採取此一模式。

蔡英文說過:「一旦我們當選,就會啟動對外溝通,任何適合方式,我們都會去考慮。」直接派員到北京與重要人物面對面溝通,避免媒體對各種突發狀況的炒作,甚至避免國民黨官員的私下「咬耳根」,以致與北京之間喪失互信。

美國高層出動,強做兩岸中間人

當然,美國也看到了這四個月的重要性,它不只是民、共關係的轉捩時期,也可能是台海未來四至八年是否和平穩定的關鍵時期;所以,選後美國將分別派出前副國務卿伯恩斯〈William Burns〉到台灣,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到中國。布林肯一月二十日訪北京,除了談北韓核武等議題,也將拜會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選後美國強做民、共的中間人,避免兩岸關係再度走向對峙。

未來四個月,兩岸關係的第一個觀察點,是北京近期透過外圍組織釋出的風向;第二個觀察點,是三月間在北京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中國領導人將如何表述兩岸關係;再來就是攤牌性的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及北京官方反應了。

(更多文章請見1507期《新新聞》,或參考新新聞官網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