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清朝此官職權力高於皇帝!只有2人當過…但結局卻都很慘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順治登基為皇帝時,因為尚年幼,於是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順治登基為皇帝時,因為尚年幼,於是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古代封建社會中,最高統治者就是皇帝了;不過,在清朝296年歷史中,卻出現過2位權力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官員,其職位就是「攝政王」。2人分別是清初的睿親王多爾袞和清末的醇親王載灃,而他們雖曾一度權傾朝野,連皇帝都會害怕,但2人的結局都相當悽慘。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的異母弟弟、順治皇帝的叔叔。1643年皇太極猝逝,滿清朝廷一片混亂,在這關鍵時刻,多爾袞放棄爭奪皇位,改而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皇帝,即順治皇帝。而本就大權在握的多爾袞則因擁立之功被封為攝政王。

由於清朝入主中原過程中,多爾袞居功至偉,因此在當上了攝政王後,也成為清朝初期的實際掌權人。當時順治皇帝對他言聽計從,國家大事全部都由多爾袞做主;不過,這一切卻都只是表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順治帝在內心對多爾袞可謂是恨之入骨。

醇親王載灃是溥儀的父親。(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醇親王載灃是溥儀的父親。(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1650年,多爾袞外出打獵時不慎墜馬受重傷,後來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9歲。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皇帝以謀逆的罪名,下令剝奪多爾袞的一切封號,並掘墓鞭屍。直到乾隆皇帝即位,才為他重新翻案,恢復了名分。

醇親王載灃是清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攝政王,但他遠沒多爾袞那麼大的名氣和威望。載灃之所以會成為攝政王,並非能力出眾,而是因為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在光緒和慈禧相繼病逝後,所有政務就全落在他身上。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同年12月6日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之職,他閉門家居;1912年2月12日,載灃被逼同意其兒子宣統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