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台灣的勝算曝光 他智提這6個字是定海神針 不對稱作戰必勝

資深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 (合成圖/總統府提供、翻攝自麥卡錫ig)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 (合成圖/總統府提供、翻攝自麥卡錫ig)

台灣在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一系列「援台法案」、國防部長邱國正證實「美東亞儲備彈藥」存放台灣正「洽談中」、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證實,4月將會在美國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不排除還是會有訪問台灣計畫。面對台海情勢,台灣的勝算如何?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著作《台灣的勝算》曝光「整體防衛構想」是台灣贏得「不對稱作戰」的定海神針。簡單來說,就是近似《孫子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全體國人要有危機意識。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合成圖/總統府提供、翻攝自央視網)

 ▲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合成圖/總統府提供、翻攝自央視網)

經濟學人警告  台灣未致力於美國所提出的不對稱戰力

國際知名期刊「經濟學人」(3月6日)指出,台灣是在民主、經濟上的重要島嶼,正遭到中國的嚴重威脅,命運最終將由台灣人民是否做好戰備來決定。但台灣人對於如何自衛、甚至是否要自衛的決心仍顯不足。

文中點出數十年來的國防預算減少、現役兵力縮減,過去花太多國防預算採購現在已易受中國飛彈攻擊的戰鬥機、坦克和戰艦,反而未致力於美國所提出的「不對稱戰力」。

台灣人要知道「整體防衛構想」 2017年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推動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著作《台灣的勝算》中強調…

近二十餘年來,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這對臺灣並非絕對的不利,最少雙方在經濟上可以互益。不過自從習近平在二○一二年上臺提出「中國夢」後,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意識高漲,兩岸在政治上的大局被迫定調為一條單行道。

中共要完成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最終目標,統一臺灣是必不能缺的元素。對此,中共提出唯一能和平解決的方案就是「一國兩制」,但大家心知肚明,自主意識愈來愈強烈的臺灣絕不可能同意如此嚴苛的條件。

在這種相互對恃、僵持,誰也不肯退讓的情況下,兩岸是否會因此產生武裝衝突進而發生戰爭,就是個無法迴避的嚴肅問題了。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圖左2)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 (圖/翻攝自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臉書)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圖左2)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 (圖/翻攝自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臉書)

戰爭嚴重威脅臺灣  對臺灣來說避免戰爭是最佳選擇

戰爭嚴重威脅臺灣的生存,造成的生靈塗炭難以想像,對臺灣來說,避免戰爭毫無疑問是最佳選擇,也最符合全體臺灣人民的利益。

理論上,如果兩岸歧見不大,藉由溝通避免戰爭,是成本最低也是最佳的解決途徑,不過在雙方都不肯妥協、讓步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對協商抱持過度浪漫的期待,得另想他法避免戰爭在臺灣發生,這絕對是臺灣的最高原則。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圖/翻攝自麥卡錫ig)

  ▲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圖/翻攝自麥卡錫ig)

要達到避免戰爭的手段  就是設法「嚇阻」敵人不敢任意發動戰爭

在軍事作為上,要達到避免戰爭的手段,就是設法「嚇阻」敵人不敢任意發動戰爭,然而對一個弱勢國家而言,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容易。

臺灣沒有核子武器,不具備報復性的嚇阻能力,和其他國家也沒有軍事同盟關係,因此無從以這種延伸式的軍事關係作為嚇阻手段。

臺灣唯一能做的就是憑藉著具有可信度的自我防衛能力,說服中國相信以武力統一的方式不但會付出極端高昂的代價,而且無法達成目標。

臺灣必須要讓中共相信,我們有「正確的戰略」、「防衛的能力」、「堅定的意志」以及「韌性的社會」,中共才不敢輕舉妄動,也才能避免戰爭。

什麼是「整體防衛構想」目的是將臺灣防禦的優勢極大化

「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以創新及不對稱概念為思考軸心,針對兩岸懸殊軍力對比,結合臺海戰場環境特性,發展低成本、高效益、數量多、品質精、高存活的小型、精準、致命武器,目的是將臺灣防禦的優勢極大化,以阻止解放軍成功侵略或政治控制臺灣。

在架構上,「整體防衛構想」包括「戰力整建」與「作戰構想」兩大要素:

1.戰力整建:在設計、構建一個能存活、有韌性,且能在平時與戰時、傳統與不對稱間取得平衡的可恃戰力,它包括三個要素:高存活性戰力、傳統戰力、不對稱戰力。

2.作戰構想:在不對稱作戰概念下,反制全面來犯之敵,使其無法達成奪臺任務,其組成概分四大要項: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縱深防禦。

「整體防衛構想」是一個以「拒止式嚇阻」(Deterrence by Denial)為理論基礎的防衛戰略,其目的是使敵人在有意妄啟戰端之前,意識到無法達成政治目標而不得不捨棄興師的念頭。

不論我們能否接受,臺灣的防衛戰略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刻,這是我在參謀總長任內殫精竭慮、戮力推動「整體防衛構想」的主要原因。

「整體防衛構想」是融合 「創新與不對稱」的建軍與作戰思維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雖然以臺灣的國防資源,難以實現國軍想憑藉著傳統武力從彼岸到我境的每個戰場,都徹底擊敗敵人這種超乎現實的戰略規劃。

但就防衛作戰而言,這並不意謂我們沒有機會贏得勝利,但要達成勝戰目標,首先得務實地面對在軍事上敵強我弱的客觀事實,收起具主觀浪漫的這種全方位作戰思維。

1.重新定義「勝戰」:

「整體防衛構想」定義的「勝戰」是:使敵人奪臺任務失敗!

兩岸戰力懸殊,一旦無法避免戰爭而全面開戰,如果臺灣預先的戰爭規劃是企圖在每個時間、空間、領域的戰場上均殲滅敵人,這種設想絕對是昧於事實,紙上談兵。

然而臺灣作為絕對弱勢的一方並非毫無機會,未來中共軍力即使變得再強,臺灣仍然有機會利用特殊的地理環境及創新/不對稱的作戰方法,達成防衛目標。

為了實現此一「勝戰」目標,「整體防衛構想」在「戰力整建」與「作戰構想」的規劃上,其重點在於除了能夠應對平時的灰色侵犯外,當面臨敵兵全面進犯時,必須有能力達成下述兩個作戰目標:①使敵人無法登陸立足②即使登陸也無法有效控制臺灣。

2.拋棄傳統殲滅戰,採用創新/不對稱作戰:

傳統戰爭所謂殲滅戰,是以徹底消滅敵人的作戰部隊為戰爭目標,手段則是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衡量當前軍力對比,解放軍不但在數量上繼續擴大領先,品質也已迎頭趕上,甚至猶有過之。如今在資源及能力均屬劣勢的形勢下,如果國軍繼續執著於傳統殲滅戰,無異是自尋敗亡。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改變作戰思維,採用不對稱作戰方式取代傳統殲滅戰,如此方能達成防衛作戰的目標。

3.拋棄「控制」思維,採取「拒止」概念:

傳統臺灣防衛作戰的思維就是「制空、制海、反登陸」,一直到二○二一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仍然將「制空、制海」列為最優先的建軍目標。就當前兩岸軍事實力,戰時臺灣想要在臺海掌握制空、制海權是戰略囈語、痴人說夢,如果能夠制空、制海,我們根本無需擔憂解放軍的三棲進犯。

國軍已經沒有能力在臺灣周邊掌握制空及制海優勢,因為解放軍有能力在任一戰場壓制臺灣的傳統戰力,這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因此臺灣應該做的是採用「區域拒止」的概念,用來取代「區域控制」的傳統思維。

何謂區域拒止?「拒止」(denial)的門檻遠低於「控制」(control),這是臺灣有能力做到的作戰構想。拒止只需要防止敵人有效控制。就當前敵我兵力現況,國軍必須拋棄在各領域以傳統作戰方式與敵人爭奪控制權的思維,放下對過往作戰觀念的執著,坦誠面對兩岸戰力差距的現實,改採彈性的拒止作戰概念,在各領域進行不對稱的拒止作戰,拋棄「控制」,改採「拒止」。

對臺灣而言,維持空中優勢與遂行空域拒止任務所需的戰力,兩者截然不同;奪取制海權與達成海域拒止所需要的武器裝備,也有顯著的差異。

攻勢作戰中,奪取制空、制海權是勝戰的必要條件,然而在防衛作戰卻不盡然如此。兵力居於弱勢卻執意於制空、制海的戰力整備,就是在與敵人的強點拚搏,完全違背不對稱作戰的邏輯思維。

此外,不論我們採取何種作戰思維,都得面對資源有限的現實問題,遂行制空、制海作戰所需的戰力整建成本,將遠高於採取空域拒止與海域拒止作戰。

以臺灣相對弱勢稀少的國防財力來看,不論如何大量投資,都無法運用傳統海空戰力與解放軍正面拚搏。將大部分國防財力投注於奪取制空、制海,一旦作戰失敗,就意謂著臺灣防衛作戰失敗,豈能不嚴肅以待?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圖/聯經出版提供)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曝光台灣的勝算,「整體防衛構想」與「不對稱作戰」是關鍵。(圖/聯經出版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聯經出版之《台灣的勝算》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讀書

【#直播中LIVE】賴清德新任內閣、國安首長人事 第六場發佈會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