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獨家/染猴痘怎辦?病灶竟有「6型態」皮膚科醫學會照護指引出爐7圖秒懂

評論

這篇文章提供了針對猴痘患者的健康照護建議指引,指引中提到患者可以使用溫水淋浴、避免搔抓與直接觸碰皮膚病灶、可用冰敷減緩癢感,以及採取相片記錄病灶變化等措施,來避免次發性細菌感染,並且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讓患者可以自主健康管理,以確保患者的健康。

這篇文章提供了針對猴痘患者的健康照護建議指引,指引中提到患者可以使用溫水淋浴、避免搔抓與直接觸碰皮膚病灶、可用冰敷減緩癢感,以及採取相片記錄病灶變化等措施,來避免次發性細菌感染,並且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讓患者可以自主健康管理,以確保患者的健康。

問答

Q1. 猴痘患者隔離措施放寬後,自主健康管理階段為何? A1. 第一階段為14天,第二階段為14天。 Q2. 猴痘患者病灶變化時,建議患者應該如何記錄? A2. 建議患者用相片記錄病灶變化。 Q3. 猴痘患者在家時,應該如何照護皮膚? A3. 應使用溫水淋浴、避免搔抓與直接觸碰皮膚病灶、可用冰敷減緩癢感。

Q1. 猴痘患者隔離措施放寬後,自主健康管理階段為何? A1. 第一階段為14天,第二階段為14天。 Q2. 猴痘患者病灶變化時,建議患者應該如何記錄? A2. 建議患者用相片記錄病灶變化。 Q3. 猴痘患者在家時,應該如何照護皮膚? A3. 應使用溫水淋浴、避免搔抓與直接觸碰皮膚病灶、可用冰敷減緩癢感。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國內已有40例猴痘個案。(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國內已有40例猴痘個案。(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我國猴痘個案已40例!患者除隔離治療外,由於病灶結痂脫落後恐留疤或痕跡,後續的皮膚健康照護也很重要。《三立新聞網》記者發現,上月底召開「猴痘研討會」為疫情備戰的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19)日發佈「猴痘皮膚健康照護建議指引」,除了猴痘感染階段可出現斑疹、丘疹、水泡等約6形式樣態的皮膚病灶外,膿疱結痂形成痂皮1週後才會開始脫落,建議患者用相片記錄病灶變化,以便皮膚科醫師判斷目前疾病狀態;另,指引也建議患者在家時可使用溫水淋浴、避免搔抓與直接觸碰皮膚病灶、可用冰敷減緩癢感,來避免次發性細菌感染。

國內猴痘疫情持續,從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4月18日已累計40例個案。不過有患者自述隔離40天瀕臨崩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宣布放寬猴痘患者隔離措施;疾管署昨表示開放猴痘輕症個案可居家自我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避免非緊急且必要的外出,第二階段皮膚病灶皆已結痂脫落時,即可上班、上學,但避免從事近距離或群聚活動。

疾管署昨表示開放猴痘輕症個案可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並分為兩階段。(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昨表示開放猴痘輕症個案可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並分為兩階段。(圖/疾管署提供)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今接受《三立新聞網》記者訪問,證實上述指引的發佈,讓患者在治療或居家照護時參考,也讓潛在個案能更了解猴痘病灶。她表示由於猴痘個案遍及南北,病灶從水泡、膿皰到結痂都屬於在傳染期內,具有傳染風險,因此學會臨時於上(3)月31日召開猴痘研討會,除說明皮膚科醫師該怎麼因應猴痘外,也針對患者皮膚健康照護有所討論而做出建議指引,並由吳介山醫師、魏楷哲醫師、宋玟儀醫師來協助制定。

她說,猴痘感染初期的斑疹民眾容易忽略外,感染階段可出現各式樣態的皮膚病灶,部分病人循著斑疹、丘疹、水泡、膿疱、潰瘍、結痂、脫皮、疤痕形成等順序生長,前三種病灶 (斑疹、丘疹、水泡 )皆各持續1至2日,典型會發展成膿疱,並從中心開始凹陷,呈現肚臍樣變化,並持續5至7日,至整體發病第2週結束左右,膿疱結痂形成痂皮1週後,才會開始脫落。不過,因病灶順序與時間上並非所有人皆同,可能呈現跳躍式發展,故建議病友、或是不在國內但將返台的民眾,可用相片記錄自己的病灶變化,以便就醫時方便醫師判斷目前的疾病狀態。

指引也提及患者在家如何照護皮膚病灶。黃毓惠說,本次猴痘疫情主要是皮膚或黏膜親密接觸造成感染,建議單人衛浴之獨立房間作為隔離,並使用溫水淋浴。患者應避免搔抓與直接觸碰皮膚病灶;因為接觸過程可能藉由體液傳染病毒至身體其他部位。並建議將指甲修剪至甲緣與指頭末端對齊,避免因為使用指甲搔抓導致次發性細菌感染。另,病灶可能會搔癢刺激,可用冰敷減緩癢感,以冰敷袋、或毛巾沾取冰水覆蓋;冰敷過程中應將冰敷物靜靜放置於病灶處、切勿反覆搓揉。

而在私密處病灶包含肛門、會陰部與生殖器等處,可採用溫水坐浴,若無適當的坐浴盆,可使用乾淨毛巾沾取冰水或溫水,敷在私密處數分鐘,以達到清潔與減緩癢感不適的效果。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發佈「猴痘皮膚健康照護建議指引」,讓患者參考在家時如何照護皮膚病灶。(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發佈「猴痘皮膚健康照護建議指引」,讓患者參考在家時如何照護皮膚病灶。(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發佈「猴痘皮膚健康照護建議指引」,讓患者參考在家時如何照護皮膚病灶。(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發佈「猴痘皮膚健康照護建議指引」,讓患者參考在家時如何照護皮膚病灶。(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而在猴痘患者擔心留疤的部分,指引提及若病灶進入結痂脫皮的階段,可考慮開始使用除疤凝膠或美容膠帶;若傷口在日光曝曬部位,建議使用防曬係數SPF至少30以上的產品來對避免紫外線對於病灶處的進一步破壞。猴痘患者傷口還未完全癒合前,不應施打雷射或醫美相關治療;對於已經產生的疤痕,於完成自主健康管理階段後,可諮詢皮膚科醫師疤痕修復的方式,包含局部外用藥物、磨皮與雷射等。

另,為避免次發性細菌感染,患者平時不須塗抹抗生素藥膏於皮膚病灶上,除非出現細菌感染的徵象(如持續性的化膿、皮膚紅腫、持續傷口疼痛、異常顏色滲液產出、傷口出現惡臭味道等),則需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療。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案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