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獨家/泡溫泉「通血路」!台大醫籲夏天當「心」:泡20分鐘心血管風險升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夏天泡湯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也不要全身浸泡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夏天泡湯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也不要全身浸泡。

不少老人家覺得泡溫泉養生,但其實不同季節泡湯,竟潛藏不同的心血管危機。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的研究團隊一項在新北市所進行的38℃~40℃的四季泡溫泉最新研究發現,夏季泡湯僅20分鐘就會有較高的心率與心臟輸出量,泡40分鐘將增加28.4%的心率及54.9%的心輸出量,左心室負擔也會增加27.6%,反而比冬季泡湯負擔更大。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夏天最好泡湯不要超過10分鐘,也不要全身泡。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泡溫泉或洗熱水澡能有效改善人們的心血管健康,但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的研究團隊於今年3月發表在《Springer Nature》的一項在一年四季泡溫泉的溫泉研究首度證實,在不同季節泡溫泉,無論是天冷和天熱,竟潛藏不同的心血管風險。

這項研究於新北金山的溫泉進行,招募118名受試者,分為春、夏、秋、冬四組,年齡在48.53歲到72.13歲,水溫在38°C ~40 °C。蘇大成表示,研究比較在不同季節泡20分鐘溫泉,40分鐘溫泉,以及泡完後20分鐘、40分鐘,測量心率、心臟輸出量與左心室負擔等指標。

蘇大成表示,結果發現不論季節,泡完溫泉後,大部分的受試者血壓、心臟輸出都會在20~40分鐘後逐漸恢復。但特別的是,若在夏季泡湯,20分鐘或40分鐘都可看到心臟負擔明顯增加。以泡40分鐘來說,將增加28.4%的心率、54.9%的心輸出量,左心室負擔也會增加27.6%。冬季泡湯,則會在20分鐘或40分鐘有潛在的低血壓風險。

蘇大成表示,夏季心跳增加,加上泡溫泉時,身體體溫增加,血管擴張的情況下,心臟得跳的更用力才有辦法把血打出去,進而導致心臟輸出增加。這項研究特別注意到了夏季泡湯對心臟的潛在風險,值得民眾注意。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無論冬季泡湯、或夏季泡湯,泡太久,血管擴張,都會有可能發生低血壓風險。因此過去最常看到民眾在泡溫泉後發生暈倒、昏迷等狀況,就是因為泡溫泉發生低血壓所導致。而夏季泡湯除了容易低血壓,也發現會增加心臟負擔,因此目前建議夏季若要泡湯,最好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此外,身體也不要全部浸泡,減少體表面積接觸溫泉導致體溫增加的機會,可透過泡腳來改善血液循環的同時,也能避免溫泉造成的心臟危機。

蘇大成表示,日前研究團隊也在台北市進行了一項春、夏、秋、冬四季,針對溫度、濕度的比較。研究也發現,濕度高的台灣,夏天很熱、冬天很冷,因為空氣中多了水氣這項傳導物質,濕度較高,溫度來的快去得也快,國人在夏日及冬日體溫也會有陡升、陡降的情形,血壓也可能出現陡降和陡升,怎樣調控室內溫度、濕度,來達到適合生理需求,研究團隊也將於8月中召開記者會發表研究結果。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