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好忙!變身「陳部長」第三天 陳吉仲現身西雅圖分享台灣經驗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農業部長陳吉仲赴美參加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圖/農業部提供)

▲農業部長陳吉仲赴美參加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圖/農業部提供)

陳吉仲週二(8月1日)正式升任第一任農業部長,沒多久便啟程赴美參加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並在會上分享台灣經驗與農業部門展望。

陳吉仲3日出席在美國西雅圖登場的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這次部長會議通過「透過永續農糧體系以達成APEC區域糧食安全之原則」,各經濟體宣示以「共同達成永續、合理與韌性農糧體系」為目標,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糧食安全。

農業部指出,陳吉仲在會中與APEC各經濟體部長或代表分享台灣推動農業淨零排放與維護糧食安全相關政策,以及我國在APEC擔任「降低糧食損失與浪費」議題引領經濟體的工作成果與未來展望,同時也與美國、澳洲、菲律賓等各國代表團團長進行雙邊會談及意見交流。

近年全球持續面對氣候變遷、新冠肺炎疫情及區域衝突等挑戰,如何確保農業永續性與韌性,受到APEC各經濟體的高度重視。陳吉仲在會中說明台灣農業部推動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等4項主軸相關工作,以達成2040年農業部門淨零目標。

此外,我國多年來在APEC推動降低糧食損失與浪費相關工作,獲得各經濟體支持,擔任這個重要議題的引領經濟體。陳吉仲提及近年來我國積極舉辦相關訓練工作坊與活動,透過運用創新科技及永續發展方式,減少糧食供應鏈中的浪費與損失。

今年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通過「透過永續農糧體系以達成APEC區域糧食安全之原則」,呼籲各經濟體透過「促進永續、韌性的農糧體系」、「促進符合環境獨特性的政策」、「透過符合國際協議及國際標準的決策與政策」及「促進多邊貿易體系及透明、可預測、開放與公平的市場」等4項原則,以發展永續、包容、韌性與可靠的糧食體系。

陳吉仲特別發言支持,並強調台灣已經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例如建立糧食安全監控體系,與各國深化農產貿易,投入資源發展智慧與韌性農業科技等。

陳吉仲在與各經濟體團長會談時表示,台灣積極採取因應氣候變遷與維護糧食安全相關措施,正好呼應此次會議通過的重要原則,例如針對溫室氣體減量,我國持續監控與測量基礎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發展低碳耕作系統、精準飼養技術,同時鼓勵機械化耕作;為了增匯,主要措施包括鼓勵造林、改善林業管理、提升林木自給率、強化土壤管理以及發展海洋和濕地管理;農業循環方面,農業部推動主要農產品的碳足跡制度化,藉此推廣綠消費;同時,實施豬糞循環利用,將豬糞用於堆肥,以及產生再生能源用於沼氣發電,讓資源循環利用效益最大化。針對這些措施,台灣樂意與各經濟體分享相關經驗與成果。

農業部表示,我國張淑賢博士於2020年獲選擔任APEC「農業技術工作小組」(ATCWG)主席,並於2022年獲得連任。由於我國表現深獲各經濟體肯定,在今年糧食安全部長系列會議期間,台灣獲得所有經濟體支持,再度連任ATCWG主席一職,任期至2025年為止。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