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曝光 還一發現就是2期

資深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PS: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斬斷乳癌基因震撼全球。 (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PS: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斬斷乳癌基因震撼全球。 (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真的是恐怖,令女性朋友不寒而栗的消息。乳癌權威-前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現安德森整型外科診所院長鄭明輝醫師,在三立新聞網奕起聊健康節目中,曝光台灣乳癌患者的年紀竟然比歐美提早10年,而且一發現通常是2期。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台灣乳癌已年輕化 年增1.6萬人竟比歐美早10

鄭明輝醫師分析,台灣乳癌年增1.6萬人,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年輕化+一開始沒有感覺」,而且一篩檢出來就是2期,歐美是零期。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90%患者沒有家族病史,甚至「無感」,乳癌近幾年一路攀升成為世界癌症之冠,在台灣更是女性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

飆長速度很高的原因,其實和生活習慣、環境污染、慢性病都有複雜的交互關係。過去大多數人認為…乳房比較豐滿、肥胖的女性才會罹患乳癌,或是認為有家族病史、遺傳基因才是乳癌的高風險群。

但是根據臨床研究統計:90%以上的乳癌患者並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身材纖瘦、年紀輕的乳癌患者也不少數,傳統的刻板印象已被推翻。

你一定要知道!台灣乳癌比歐美提早10年。

1.台灣罹患乳癌高峰年齡已下修40~50歲。

2.美國罹患乳癌高峰期在50~60歲。

3.台灣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比例約占9%,是美國的4.5倍。

4.台灣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約占9~10%,相較於歐美4~5%,比例高2倍。

乳癌「長這樣」就危險了  5種變異狀一定要知道

1.乳房形狀改變或凹陷。

2.乳房或腋下有腫塊。

3.乳頭有異常滲血分泌物。

4.乳房或乳頭乳暈紅腫潰爛。

5.乳房皮膚變色或橘皮化。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你一定要知道!乳癌的8個高危險族群:

1.環境汙染:塑膠製品、美妝產品、清潔劑…。

2.飲食習慣:高糖、高鹽、高油脂。

3.長期食用含塑化劑的加工食品。

4.作息不正常、常熬夜。

5.女性荷爾蒙異常。

6.曾罹患乳癌。

7.有家族病史。

8.BRCA(乳癌遺傳基因檢測)基因異常。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你一定要知道!乳癌的6種篩檢方式:

1.乳房自我檢查:摸、捏、擠。

2.乳房X光攝影檢查。

3.3D乳房斷層攝影。

4.乳房超音波檢查。

5.3D自動化乳房超音波。

6.乳房磁振造影檢查。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5秒快篩】乳癌10大誘因風險評核表曝光

鄭明輝醫師解釋,下列10個項目是臨床乳癌患者常見的共同條件,要是符合其中1項,就一定要提高警覺:

□單側曾罹患過乳癌。

□一等親或二等親罹患過乳癌或卵巢癌(祖母、母親、姊妹、女兒)。

□30歲以後才生育第1胎。

□未曾生育或未哺乳者。

□身材肥胖或體脂偏高(BMI>30)。

□初經在12歲以前、55歲後才停經。

□日常飲食不健康。

□長期(超過10年)補充女性荷爾蒙製劑。

□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與精神壓力大。

□胸部曾接受大量放射線照射(如因疾病治療)。

快分享給女性朋友!乳癌診斷和檢查最常被問到的6個Q&A

鄭明輝醫師解釋,6個最常被問的乳癌問題:

Q1乳房的大小和乳癌罹患率有關係嗎

A1

一般人都認為胸部大的女生比較容易罹患乳癌,但西方女性普遍比東方女性胸部豐滿,罹癌率並沒有比較高。乳癌和環境化學汙染、荷爾蒙、遺傳、肥胖、飲食等因素也有關。加上根據臨床研究,胸部大並不會增加乳癌發生率,但若是身材肥胖而胸部大,就確實會增加乳癌的風險,因為「脂肪」是造成初期癌變和促進癌症進展的元凶之一;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乳房密度」,緻密型乳房者務必要做定期乳房篩檢。

Q2乳房有腫塊但摸起來不會痛應該不是乳癌吧

A2

痛感是神經受到壓迫或神經發炎產生的反應,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都有可能。在乳房檢查時摸到腫塊,不能用「壓到會不會痛」來斷定是良性或惡性,惡性腫瘤還小的時候也不會痛,若大到一定程度,壓迫到周邊組織或皮膚的神經,就會產生痛覺,但那時期數都比較晚了。所以只要是在乳房、腋下發現顆粒或腫塊,就要盡早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Q3親自哺乳較不會得乳癌嗎

A3

女性經期、懷孕或哺乳與否,會影響荷爾蒙中雌激素的波動,但這並非造成乳癌的唯一因素,哺乳引動的泌乳激素也不是誘發乳癌的原因,乳癌發生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哺乳尚未被證實對乳癌有誘發或抑制的效果,但哺乳的時間若較長,會延後月經與排卵發生,身體有一段時間免於荷爾蒙的強烈刺激,確實有助於減少乳癌發生機率與癌細胞生長的速度。

Q4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會痛可不可以只做超音波檢查

A4

這2種檢查各有優勢與可能的盲點,超音波無法發現較細微的癌變和鈣化點,所以建議最好2項都做,可每年輪替,檢查結果相輔相成才能更準確。除非懷孕、哺乳期或身體疾病,連低輻射量都不能接受,可與醫師討論,暫時改以超音波或其他無輻射的檢查方式來替代。Q5為了乳癌篩檢更準確是否該常做高階的精密檢查

A5

一般人不建議做超過常規的過度檢查,根據輻射量的估計,有些類型的儀器檢查做得太多,得到癌症的機率反而可能增高,例如正子斷層掃描這類檢查,身體所承受的輻射量可能遠高於傳統X光攝影的55倍。一般情況下,一年1次乳房X光攝影,或另一年改採乳房超音波輪替檢查即可。除非本身具有本章所述10項危險因子,如單側曾罹患乳癌或有家族遺傳病史,

或是基因檢測發現有BRCA變異者等情況,經醫師建議,才需要考慮磁振造影等高階檢查。

Q6切片檢查會造成癌細胞擴散嗎

A6

切片檢查或切除手術都是侵入式的診斷和治療動作,但是並不會導致癌細胞擴散。而且就乳癌治療的必要性,必須先有切片化驗,確認腫瘤屬性及荷爾蒙的狀況、期別,才能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式,因此無須因為擔心而不去做必須的切片檢查。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PS: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斬斷乳癌基因震撼全球。(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PS: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斬斷乳癌基因震撼全球。(圖/記者柯智翔攝影)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節目提供)

▲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圖/節目提供)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 (圖/節目提供)

▲乳癌權威鄭明輝院長,曝光台灣乳癌比歐美早10年恐怖真相,一發現竟然就是2期。 (圖/節目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