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PISA台生表現呈「雙峰現象」 學者:高低分差近3個學年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最新公布的PISA 2022結果,指出台灣學生在數學、閱讀、科學三領域都名列前茅,但也呈現了「雙峰現象」,也就是高低分落差接近三個學年的學習成果。文章提到,學者指出這與城鄉差距並非區位問題有關,而是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差異。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台灣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三個領域都有進步。特別是數學,台灣學生在所有參與的國家中排名第三,進步了兩名。閱讀和科學方面的進步也非常明顯,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四,進步了分別12名和6名。 報導中提到,品學堂在舉辦「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上的發言,執行長黃國珍表示在COVID-19疫情下,台灣相較於國外擁有更安定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對線上教學地熟悉程度也在幾個月內提高。然而,PISA也提醒台灣面對成績標準差過高的「雙峰現象」。 黃國珍引述PISA的結果指出,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三科中成績最高者和最低者之間的差距分別為54分、44分和43分。他提醒,每相差20分代表學生能力約有一個學年的差距,台灣的數據顯示,數學科成績好與不好的學生之間的能力落差接近三個學年。 此外,黃國珍也指出,數位學習在疫情期間確實可以補足學生的能力,減緩疫情對學習的影響。然而,不同區域教師對數位工具的熟悉程度仍有差異,這也對學生帶來資源和條件上的影響。他認為,城鄉差距已不再是區位差異,而更多地體現在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差異。都會區的教師更加注重創新教學和數位學習。 綜合來說,這篇文章報導了台灣學生在PISA 2022結果中的表現以及其面臨的「雙峰現象」。文章也指出城鄉差距並非區位問題,而是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差異。然而,文章缺乏對具體教學方式和觀念差異的進一步討論,這是進一步探討該問題的一個潛在方向。

這篇文章報導了最新公布的PISA 2022結果,指出台灣學生在數學、閱讀、科學三領域都名列前茅,但也呈現了「雙峰現象」,也就是高低分落差接近三個學年的學習成果。文章提到,學者指出這與城鄉差距並非區位問題有關,而是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差異。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台灣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三個領域都有進步。特別是數學,台灣學生在所有參與的國家中排名第三,進步了兩名。閱讀和科學方面的進步也非常明顯,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四,進步了分別12名和6名。 報導中提到,品學堂在舉辦「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上的發言,執行長黃國珍表示在COVID-19疫情下,台灣相較於國外擁有更安定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對線上教學地熟悉程度也在幾個月內提高。然而,PISA也提醒台灣面對成績標準差過高的「雙峰現象」。 黃國珍引述PISA的結果指出,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三科中成績最高者和最低者之間的差距分別為54分、44分和43分。他提醒,每相差20分代表學生能力約有一個學年的差距,台灣的數據顯示,數學科成績好與不好的學生之間的能力落差接近三個學年。 此外,黃國珍也指出,數位學習在疫情期間確實可以補足學生的能力,減緩疫情對學習的影響。然而,不同區域教師對數位工具的熟悉程度仍有差異,這也對學生帶來資源和條件上的影響。他認為,城鄉差距已不再是區位差異,而更多地體現在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差異。都會區的教師更加注重創新教學和數位學習。 綜合來說,這篇文章報導了台灣學生在PISA 2022結果中的表現以及其面臨的「雙峰現象」。文章也指出城鄉差距並非區位問題,而是觀念和教學方式上的差異。然而,文章缺乏對具體教學方式和觀念差異的進一步討論,這是進一步探討該問題的一個潛在方向。

問答

Q1: 根據PISA 2022結果,台灣學生在哪個領域排名第三? a) 數學 b) 閱讀 c) 科學 正確答案: a) 數學 Q2: 根據PISA 2022結果,台灣學生的閱讀成績相較以往有多大進步? a) 2名 b) 5名 c) 12名 正確答案: c) 12名 Q3: 根據執行長黃國珍的說法,黃國珍認為城鄉差距不再是過去的何種差異? a) 區位差異 b) 資源差異 c) 觀念差異 正確答案: a) 區位差異

Q1: 根據PISA 2022結果,台灣學生在哪個領域排名第三? a) 數學 b) 閱讀 c) 科學 正確答案: a) 數學 Q2: 根據PISA 2022結果,台灣學生的閱讀成績相較以往有多大進步? a) 2名 b) 5名 c) 12名 正確答案: c) 12名 Q3: 根據執行長黃國珍的說法,黃國珍認為城鄉差距不再是過去的何種差異? a) 區位差異 b) 資源差異 c) 觀念差異 正確答案: a) 區位差異

最新出爐的PISA 2022結果,台灣學生在3領域都名列前茅,但也呈現「雙峰現象」,高低分落差接近3學年的學習成果。學者指出,城鄉差距不在於區位,而是觀念、教學方式上的差別。

品學堂在台北舉辦「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點出台生呈現高低分落差大的「雙峰現象」,並邀學者來分享各地教育發展。(圖/中央社)

▲品學堂在台北舉辦「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點出台生呈現高低分落差大的「雙峰現象」,並邀學者來分享各地教育發展。(圖/中央社)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22年結果本月5日公布,台灣學子在數學、閱讀、科學3項都有進步,其中數學更是在所有參與的國家中排名第3(進步2名);以往表現較差的閱讀,大幅進步到第5名(進步12名);科學進步到第4名(進步6名)。

品學堂今(16)日在台北舉辦「閱讀未來國際教育論壇」,執行長黃國珍表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台灣相較國外擁有更安定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學生停課不停學,短短幾個月內教師便對線上教學熟能生巧,但PISA也提醒台灣,台灣出現成績標準差過高的「雙峰現象」。

黃國珍引述PISA各科成績中最高分與最低分者落差數據,台灣學子數學科相差54分、科學44分,閱讀也相差43分。他指出,每相差20分,代表學生能力約有1個學年的落差,台灣的數據顯示,數學科成績好與不好的學生,能力落差接近3個學年。

黃國珍於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疫情間的數位學習確實可補足學生能力、減緩疫情影響,但不同區域教師對數位工具的熟悉程度仍有落差,落差為學生帶來資源、條件上的影響,是雙峰現象的原因之一。

黃國珍也認為,城鄉差距不再是過去的「區位」差異,更多是觀念、教學方式上的差別。都會區教師觀念走得較前面、有更多資源;偏鄉教師進步雖然也很快,但在教學觀念上,可能擔心太前衛的教法,學生會跟不上,為配合學生修正教法。另外,家庭經濟背景導致的資源落差,也容易產生學習落差。

品學堂公布一內部閱讀學習系統數據,台灣學生的連續文字閱讀能力不錯,但若是文本結合圖表,則較難掌握。細分文類,對敘事型文類的掌握度最好;說明型、議論型則較差,如文章涉及科普知識,學生更易受限於學科能力較弱,影響閱讀時的信心。

品學堂今天也邀請新加坡、香港教育工作者一同分享閱讀教育的展望。來自香港的何世敏分享,未來趨勢是將自主學習應與科技結合,學生要學會找目標、訂定策略、分析收集到的資料等技能。

何世敏也提到,台灣近來熱議高中課綱的文言文比例,其實香港也對如何看待古文教學有過一些討論。畢竟數位時代用語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古文要如何運用在現代社會,呈現「現代感」,進而鼓勵學生學習,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大挑戰。

何世敏舉例,香港曾有教師讓學生試著站在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的立場,面對社會現狀、人生處境,會如何思考和寫作。學生可以用上網、用AI(人工智慧)查資料,最後發現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有可能出現類似的觀點。

來自新加坡的朱海濱也分享,教師可試著讓學生思考,假如古人也有社群軟體的「朋友圈」,杜甫會如何評論李白的詩作,學生可以化身古人,但以現代用語溝通,產生許多樂趣。

朱海濱表示,面對AI的衝擊,對閱讀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但人類的想法和創意永遠超過AI,學生可是試著瞭解AI的範式和典型,進而協助自身寫作的突破。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蕊米報新聞 Feat. ねこ咨咨 一日主播大挑戰 EP.13
大數據推薦
尪公市區祈福遶境 護眾生 求平安| 🚨直播搶頭香🚨| 寶島神很大online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