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台大今畢典!校長陳文章強調「韌性商數RQ」:培養挫折忍耐力

記者王翊綺/台北報導

台大今(25)日舉行畢業典禮,今年總計1萬1020人畢業。(圖/台大提供)

▲台大今(25)日舉行畢業典禮,今年總計1萬1020人畢業。(圖/台大提供)

台灣大學今(25)日於綜合體育館舉辦112學年度畢業典禮,今年學士班畢業生5313人、碩士班畢業生5182人、博士班畢業生525人,總計1萬1020人。台大校長陳文章期許畢業生能抱持著好奇心、夢想與熱情來踏出每一步;並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善用所學,且不忘以感恩的態度回饋他人及服務社會,做世界級的人才。

台大校長陳文章強調「韌性商數RQ」更重要,即面對挫折、挑戰自我、克服困難、而終有所成的能力。(圖/台大提供)

▲台大校長陳文章強調「韌性商數RQ」更重要,即面對挫折、挑戰自我、克服困難、而終有所成的能力。(圖/台大提供)

台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強調,培養挫折忍耐力的重要性。他表示,現代是資訊傳遞快速的時代,雖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便利性,但網路社群缺乏節制的評論及聲量的高低變動,常常帶來焦慮不安。台大學生來自各校菁英,競爭激烈,學業成績及研究成果的比較,也讓部分學生容易產生挫折感,因此培養挫折忍耐力是現代學生的重要課題。

陳文章說,過去強調IQ、後來強調EQ,但都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韌性商數(RQ,Resilience Quotient)更重要,即面對挫折、挑戰自我、克服困難、而終有所成的能力;這絕對是未來大學教育必須注入的元素。

陳文章也舉例,台大傑出校友國際航電股份有限公司(Garmin)董事長暨創辦人高民環在創業過程中,始終抱持「挑最難的下手」的工作態度,以無比的心理韌性超越自己,開發第一個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核准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帶領公司起死回生。這說明強大的心理韌性,在面對重大難關時,能順勢而為,更有「谷底反彈」的力量。最後,陳文章勉勵畢業生學習與不同特質、甚至能力更強的人相處和合作,將有助於脫離困境,獲得成功。

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本庶佑 (Tasuku Honjo)於台大畢典上發表演說。(圖/台大提供)

▲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本庶佑 (Tasuku Honjo)於台大畢典上發表演說。(圖/台大提供)

今年畢業典禮邀請的演說貴賓,是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他因開創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在2018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並於2024年4月獲頒台大名譽醫學博士學位。

本庶佑勉勵台大學子,「好奇心」是一切的根本,不要將一切事物視為理所當然,保持好奇心就能觸發思考及研究,促使自己不斷前進。他與研究團隊就是不斷抱持著好奇心,歷經無數次反覆實驗,終於意外驚喜降臨,發現PD-1分子在活化T淋巴細胞上扮演免疫系統剎車的角色,迎來癌症治療上的重大發現。因此他期勉畢業生們,無論身處於何種領域,都應帶著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勇敢向未來邁進。

另外,今年本地生及國際生的畢業致詞代表分別為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的李嘉嘉,以及中國文學系來自日本的里見明叡(Akiei Satomi)。李嘉嘉於致詞時表示,求學期間經過學業、社團、是否轉系及出國交換的矛盾及徬徨,最後雖咬緊牙關畢業,卻不時仍想著這4年「我沒有選擇的那條路」是什麼樣子?自己是不是從寶山空手而回?然而,在與同學、好友聊過,李嘉嘉體悟當一心一意走在自己所選的道路上時,整個世界都是可以恣意揮灑的畫布,一切經歷都將成為顏料:一切鍛鍊都會成為生命中最耀眼的珍珠。她與畢業生們共勉,「讓我們勇敢踏出台大」。

來自日本的里見明叡則說,台大當初的錄取通知讓他開創自己的人生道路;台灣人的接納和友善,把從小被人認為「奇怪」的他轉化為「有趣」,使他成為更加開朗且自信。在懷著「一定要為台大做出貢獻」的心情下,他先後擔任中文系國際班學生會會長、學生會國際事務部部長等職務,為國際學生籌辦上百場活動,並榮獲台大與全國的優秀青年獎。

作為異鄉學子,里見明叡領悟到「自己與當地人不同」的這種「異常」逐漸成為新的常態。多元的留學生活讓他學會並非追求「我是誰」,而是勇敢選擇「我要成為誰」。他與畢業生們互勉,不是尋找自己的定義,而是選擇如何定義自己。就好像每一朵花,不需要追求人家賦予的花語;更重要的是珍惜自己本身美麗的價值,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定義人生的新旅程。

今年畢典的焦點之一是台大首位「校學士」畢業,原本主修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賴奕達以「空間政策與規劃科學領域」,成為台大「校學士」制度的第一位畢業生。該學位不僅象徵其個人成就,也象徵著台大推動「未來大學」政策,不斷進行教育革新的重要里程碑,這份與眾不同的畢業證書將被台大校史館典藏。
 
賴奕達分享修習校學士學位的學習歷程與心得。他說,校學士制度協助他從原本主修的理學院地理系跨域學習工學院土木系、及社會科學領域的課程,將空間資訊科技應用在鐵路運輸、東亞研究、輿情蒐集等領域專長,整合出一套以自己志趣出發的跨領域的新興課程模組「空間政策與規劃科學領域」,並在此多元基礎上撰寫《鐵路立體化的都市縫合效果:評估程序建立與實例分析》學士論文,榮獲臺大學士論文獎,畢業成果既具跨域廣度也富專業深度。 

校學士制度是台大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跳脫傳統科系的框架,於111學年度開始推行新型態雙主修制度,讓學生可以自行規劃跨領域課程組合,並且在完成研讀後獲頒校學士學位。新制實施2年以來已有來自各學院50位同學就讀,包括人機互動、國際經貿暨工商心理學等新興自訂領域,充分展現學生自主、跨域、創新的能量與實踐力。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國防部盤點「海空戰力提升計畫」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