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更新文標:2024/12/30 新增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法扶基金會回應
▲陳彥翔縱火導致8名親屬身亡。(圖/中國時報林偉信攝)
新竹市東大路輪胎行2年前發生嚴重火警,陳家么子陳彥翔因為債務問題和父母發生口角,一氣之下潑汽油縱火,造成8名至親命喪火場,不過近日二審判決出爐,由死刑改判無期徒刑,引發軒然大波。對此,主持人劉寶傑飆罵「法扶基金會」是王X蛋,而1年近15億預算的用途也曝光了。
劉寶傑在政論節目《關鍵時刻》痛批,陳彥翔逃死還不是讓他最憤怒的,而是請了3個律師,都是法扶請的,並透露法扶1年有15億的預算,用在被害人身上僅15%,其餘85%都用在加害人請律師,讓他難忍怒火,痛罵「你把我的納稅錢,來弄這種事情!你王X蛋阿你」。
▲劉寶傑開罵法扶基金會。(圖/翻攝自關鍵時刻YouTube)
據了解,法扶基金會成立於2004年,是政府捐助成立的私法人組織,屬公辦民營的法律扶助機構,主管機關與捐助成立者為司法院。那麼每年15億的預算都用在哪裡?媒體人張禹宣在臉書PO出2023年的決算報告,26171件扶助案件中,第1名是詐欺犯(5684件),第2名是傷害犯(3943件),第3名是毒品犯(3569件),第4名是竊盜犯(1902件),第5名是洗錢犯(1547件)。
張禹宣指出,光是前5名加起來就超過一半,加害人騙了人民的血汗錢,還要用人民的納稅錢幫他們打官司,他認為台灣法律根本把被害人當作永動機,「被騙了討不回來警察會笑你笨,還要繳稅讓騙你的人請到好的律師打官司,不愧是舉世滔滔的幸福之地」。
張禹宣進一步表示,沒有夠多的錢還很難當洗錢犯,因此一般人連門檻都沾不上,就算是詐騙人頭戶,多半也是詐團成員,結果「有錢洗錢、沒錢打官司」,還要再從老百姓錢包掏錢,「想想被害人你們要不要臉啊?難怪詐騙犯猖獗至此,抓了又跑跑了又抓,法扶會的預算這樣花,給他一塊錢都嫌多」。
不過,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調查,這些說法都是錯誤訊息。實際檢視法扶官網「112年決算報告」,發現媒體人所說僅是「刑事案件」部分,還有民事、家事、少年、行政等類別都沒算入,而刑事案件佔全體案件的47.36%,無法代表整體情況。依據決算書報告,法扶2023年全部案件為55261件,第1名案件是消費者債務清理(18.35%),其次才是詐欺相關案件(10.29%)。而前5名案件中,民事案件就佔2項,跟網傳聲稱都是刑事犯罪並不相同。
▲2023年法扶案件前5名/事實查核中心製表
法扶基金會表示,法扶案件第1名不是詐欺,而是協助民眾還債,包括卡債族的銀行欠款,或者親友、地下錢莊借貸等,利用法院調解程序,幫助背債民眾重建生活。網傳的法扶前5名案件,只是刑事案件的排名,不是整體案件輪廓。法扶基金會解釋,大家在意的「詐欺背信」案件,其中有54%是因心智障礙、原住民身分的強制辯護案件,另外則是因經濟弱勢而給予協助的案件,也有包含被害人在內,不是外界所認為,法扶都在幫詐欺犯打官司。
▲2023年法扶各類案件前5名/來源:2023年法扶基金會年報
另外,媒體節目出現的15%等說法,是2021年「刑事案件」的數據,不是整體案件,法扶資源主要用在協助經濟弱勢,以及強制辯護兩大部分,網傳「85%預算用在加害者身上」是錯誤訊息。以2023年來說,刑事案件有26171件,約佔總體案件46%。法扶案件中還有民事、家事類別,兩者合計約48%,這些也都不是加害人案件。民事案件雖然有原告、被告,但是因為民眾有糾紛而互相提告,跟刑事犯罪不同,無法區分成加害者與被害者。
▲2023年法扶各類案件比例/來源:2023年法扶基金會年報
法扶基金會指出,以2023年來說,強制辯護、輔佐案件約有34%,佔據刑事案件的多數,而另有48%案件都是協助經濟弱勢。所以網傳「法扶基金會案件第1名是幫詐欺犯,85%預算用在加害者身上」是錯誤訊息。
相關資料訊息來源:事實查核中心(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13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