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現場:倫敦/「我們回不去了」年輕人高興不起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攝影者Stig Nygaard, Flickr CC License

文/安妮/本初子午線觀察記(換日線Crossing)

身在英國,當 Brexit 成真時,我簡單調查了周邊當地同學、朋友的意見。在這一群相對年輕、高學歷的「同溫層」中,不無意外地,幾乎是一面倒的失落與不以為然。

倫敦大學歷史高等研究院的貝卡失望的表示:「看起來恐懼與仇很已經贏了這場戰爭,現在這個國家爛透了。我認為蘇格蘭會再公投一次,離開英國但會留在歐盟;而北愛爾蘭也會這樣做。」

貝卡的同學,同樣來自倫敦大學歷史高等研究院的羅貝塔,開玩笑地表示:「現在我想移民去蘇格蘭,因為他們顯然會再次公投,而且成功獨立。」

另外,來自肯特大學的史密斯,激動的表示:「我們完蛋了。英國人想透過拿回經濟自主掌控權來重新建立繁榮,卻錯誤的把希望建立在孤立主義跟人群恐懼症的基礎上。」

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學不會教訓。

脫歐的英國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的美國,奉行著孤立主義,決心不參與歐洲的紛紛擾擾。脫歐議題的癥結點,其實不在吵了很久的經濟問題,而是許多英國人想把外國人攆出這個國家。

英國自 1973 加入歐盟,至今已 43 年;而在今天,他們決心要走上分手的路。實際上,英國過去也有過脫歐的情緒,就在加入歐盟兩年後(1975 年)舉行過脫歐公投,但當時投票結果是多數民眾願意留在歐盟。為什麼,在 2016 年的今天,過半的英國選民希望結束這場跟歐洲的婚姻?為什麼五成二的英國選民選擇了英國脫歐?

今天不深入談脫毆後的政治經濟影響,主要說民族情緒。

許多支持脫歐的民眾覺得,跟歐盟結婚以來,英國湧入了大量的移工與移民,不只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也瓜分了他的醫療資源。而脫歐派中,不少人抱持著排斥其他國家人民的觀念;簡單來說,「種族主義」的陰影仍揮之不去。英國自工業革命以來,長時間扮演了世界領導者的角色。大英帝國曾是世界第一強國,殖民地遍布全球,號稱「日不落國」。但大英帝國的國力在一戰後開始衰退,二戰後失去大量的殖民地後,其影響力更是大不如昔;目前英國只能自稱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從 18、19 世紀作為世界第一強權的驕傲,到現在搖搖晃晃的第五,許多英國人有著如落寞貴族般的強烈失落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今天,失落的英國人抓到了歐盟這隻代罪羔羊,將英國國內的許多社會與經濟問題,都怪罪到了歐盟身上。

英國要出走歐盟,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認同的問題。

今日,不少英國人覺得自己受到了歐洲的威脅,感覺這個國家來了許多外國人,而為什麼我們要將我們的資源分享給外國人?但他們忘記了,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貿易自由與免關稅,歐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增加國家之間的合作,避免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的戰爭發生。歐洲的紛擾戰爭具有淵遠流長的歷史,真要追溯,可能得從羅馬帝國滅亡開始說起。作為跟歐陸隔了一個海峽的英國,自 1066 征服者威廉開啟諾曼王朝開始,就註定了與歐陸長達 1000 年,直至今日的愛恨情仇。

貨幣就是一個可見微知著的有趣例子。即使加入了歐盟,英國人至今還是不肯跟著其他歐盟國家一同使用歐元,仍堅持使用著自己的英鎊。除了對自身控制貨幣的信心外,也折射出許多英國人眼中對歐洲國家的不信任印象:「多數歐盟國家是低英國一等的,怎麼能要求我們彎腰去配合他們?」就國力來看,英國確實稱得上是歐盟內的強國;而當區域整合時,人往強國流動是很自然的事;而卻又是這股人口的流動,從前幾年的金融風暴到最近的難民潮,加深了許多英國人的反感。許多英國人心態上仍難以接受世界正在改變的事實,想重拾過去的「光榮」。

但是,所謂的「光榮」 是什麼呢?是指從前奠基在剝削殖民地資源的基礎上的大英帝國嗎?實際上,英國不少年輕人清楚的知道,英國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光榮時代」了,因為這是一個需要打破疆界、打破歧見、緊密跟其他國家合作的時代。

英國民眾的失業率問題,真的是主要來自歐盟移民?其實依照英國現行法律規定,企業在雇用人時,必須優先考慮本國人,其次是歐盟國家人民,最後是其他國家的人民。然而,在這場脫歐、留歐的爭論中,脫歐派的許多人仍然輕易地將英國長久以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怪罪給歐盟。

但現實是,即使脫歐,英國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更讓人憂心的是,脫歐、留歐之爭,跟教育程度有很大的關聯。具有高等學歷及學術界的人,高比例的支持留歐。他們清楚地知道,英國長久以來的經濟問題、社會隱憂,不是離開歐盟可解決。更何況,今日英國許多科技、醫界人才的供給來自歐盟國家。

就以學術圈為例,英國一般人並不特別熱衷於追求博士學位,在英國高等教育的高品質的吸引下,倒是許多來自歐洲的菁英學生選擇到英國攻讀博士, 並於畢業後留在英國發展。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公投之前即表示,若英國離開歐盟,對英國科學界將是一場災難,許多優秀的人才將被迫離開英國。 從社群網站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個差別。多數支持留歐的群眾持有大學學歷以上學歷;但當他們離開學校回到自己的家鄉,卻發現很多鄉親都支持脫歐,認為英國許多問題是因為加入歐盟造成的。藍領工作者高比例的支持脫歐,普遍相信離開歐盟能降低失業率及改善經濟。可惜的是,這不僅是對於民生問題後面複雜因素的過度簡化,脫歐的後果極可能與他們原本的美好想像大不相同。

另外,支持脫歐及留歐的地區分佈也相當有意思。雖然大多數的英格蘭地區支持脫歐,但大倫敦地區跟蘇格蘭地區是普遍支持留歐的。

倫敦作為國際一線大城市,充滿了移民與移工,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倫敦人深知,離開歐盟不只無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反而可能阻擋了人才的流動,影響經濟發展。畢竟,現代城市或國家的繁榮,靠的是海納百川、吸引人才,而非鎖國政策。

蘇格蘭是另一個支持留歐的重要地區,比例超過六成。蘇格蘭人普遍希望與歐盟維持緊密關係,並相信與歐洲國家的合作是蘇格蘭走向繁榮的道路,此點和英格蘭地區民眾大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前(2014)蘇格蘭曾舉辦過獨立公投,但未成功過半;在英國選擇脫歐的今日,蘇格蘭獨立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目前,蘇格蘭議會最大黨暨英國議會第三大黨,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簡稱 SNP)已著手醞釀新一輪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爭取讓蘇格蘭脫離英國並加入歐盟。另外,屬於英國領土的北愛爾蘭也蠢蠢欲動,開始有是否舉辦公投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或歐盟的聲音。

看來,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的政治遺產,除了讓英國離開歐盟,很可能還將包括讓蘇格蘭出走英國。而訴求自主能增進經濟發展的脫歐公投,結果很可能不但無法讓英國恢復往日榮光,還為英國的未來埋下了可能進一步分裂的地雷。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使英國成為了第一個主動要求脫離歐盟組織的會員國家,在歐洲的政治局勢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後續效應目前仍難以估量。一個可能的憂慮是,會不會有連鎖效應?如果情況如此發展,繼英國之後,誰會是下一個要投票離開歐盟的國家?或許是正在醞釀此情緒的法國或荷蘭?歐盟是否就此走向分崩離析的道路?歐洲正在面臨著新一輪的危機。

其實,貿易協定可以重啟、錢可以再賺,但民族情緒很難一下子改變或消失。某個程度上,脫歐公投的結果,反映了一部分英國人的典型 NIMBY(not in my backyeard)心態:垃圾放哪都好,但別放在我家後院。難民去哪都好,但別來英國;其他地區的金融風暴與我們無關,只要別讓英鎊貶值就好。

兩年前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競選過程中,英國首相卡麥隆(已於公投後宣布辭職)不斷對蘇格蘭民眾溫情喊話,勸說他們選擇讓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的大家庭中,當時使用競選口號是「在一起更好」(Better Together)。對比今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想想真是格外諷刺啊!

   關聯閱讀

【英國脫歐現場:德國】「親愛的,這裡是如此地混亂」──我所擔心的,是越來越對立仇外的歐洲與世界

「唸完,就快點回你的國家去吧!」──對留學生築起高牆的英國政府

大醫生挺小醫生,英國醫護罷工上街頭──同樣被制度剝削的台灣醫護們呢?

   作者簡介

安妮/本初子午線觀察記

安妮,國立政治大學畢,英國愛丁堡大學歐洲中古史碩士,目前於倫敦大學之歷史研究院(University of London, School of Advanced Study, the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攻讀博士。現居於世界上生活最貴的城市之一,倫敦,除專注自己研究外,喜愛觀察英國人們生活的各種細節。雖非常住英國,卻期許以一位台灣留學生的視角提供曾經的日不落,今日的日已落帝國人們生活的觀察記。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加入 @setn 好友 #糾結70年 英國、歐盟正式分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