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搜中心

▲打哈欠的「傳染性」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心理與生理現象。(示意圖/PIXABAY)
我們常會發現,當一個人打哈欠時,周圍的人也很容易受到影響而跟著打哈欠,這種現象被稱為「打哈欠的傳染性」。根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的報導,這並非錯覺,而是一種實際存在的心理與生理現象,不只人類會出現,某些動物也會發生類似的行為。美國精神病學家兼醫療顧問斯威特(Charles Sweet)指出,這種現象與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有關。當人們看到他人打哈欠時,這些神經元會被激活,模仿他人的動作,進而引發自身打哈欠的行為。這樣的神經反應解釋了為什麼在社會群體中,打哈欠會迅速傳播開來。
事實上,人與動物在看到熟悉對象打哈欠時,發生模仿的機率更高。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小狗看到主人打哈欠時,比看到陌生人時更容易模仿這個動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行為生物學教授蓋洛普(Andrew Gallup)則進一步提出,這種現象反映了所謂的「熟悉偏差」,因為人們天生會更注意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他認為這樣的行為可能是一種演化機制,目的在於提升群體內的威脅偵測能力。蓋洛普於2007年的研究發現,打哈欠有助於冷卻大腦,提高警覺性和心智處理的效率。當這種行為在一個群體中蔓延時,就能促使整體的警覺意識上升。
此外,也有理論認為,傳染性打哈欠的演化是為了促進群體同步。打哈欠本身與生理時鐘息息相關,象徵著活動階段的轉換。蓋洛普指出,當打哈欠在一個群體中出現時,它不僅能協調活動節奏,也能同步整體的行為模式。斯威特則補充,即便在一天即將結束時,我們打哈欠可能不全是因為疲勞,而是無意識中與身邊的人或寵物進行同步。他說:「這是一種安靜的方式,讓大腦與周圍環境的人保持一致。」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會被打哈欠「傳染」。研究顯示,當人們觀看影片中他人打哈欠時,只有大約40%到60%的受試者會受到影響。此外,學界對於打哈欠與同理心之間的關係仍無定論。部分研究指出,具有高同理心的人較容易被傳染打哈欠,但也有研究無法證實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
義大利比薩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打哈欠的頻率是男性的兩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女性天生具有較高的同理心水準有關。這項發現也再次引發學界對於「同理心是否為打哈欠傳染主因」的討論。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雖然目前尚未有定論,但從鏡像神經元、社交關係、威脅警覺、到生理同步等多方觀點來看,這一看似簡單的現象,其實蘊含了大腦與社會互動之間的深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