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賴清德:不得已、不得不

總統賴清德就職將滿週年,他接受「財訊」專訪表示,他是不得已、也不得不根據「反滲透法」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才有辦法讓國人了解情勢,國家體制才有辦法根據這方向調整,目的是在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還有台灣人民可以長治久安。

賴清德表示,他是不得已、也不得不根據「反滲透法」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

▲賴清德表示,他是不得已、也不得不根據「反滲透法」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

賴總統日前接受財訊專訪,訪談內容今日出刊。

今年3月間,賴總統明確將中國定義為「反滲透法」所指涉的「境外敵對勢力」,並發布因應台灣面對國安及統戰威脅的17項策略。

總統在專訪提到,台灣和中國比鄰而居,中國累計最大外資來源是台灣,一年往來中國經商投資的台灣人約有200萬人,「這個關係是很密切,但是如果不是不得已,我是不會做這樣的定位」。

總統說,「反滲透法」明確定義,「與我國交戰或武力對峙的國家或團體」,就是境外敵對勢力。中國沒有放棄武力攻台,且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統戰滲透愈來愈嚴重;2024年被檢察官起訴、甚至判刑者有60幾人,是2021年的3倍之多,現役和退役軍人都有,占了逾60%、占了2/3。

他強調,在這種狀況下,不得已、也不得不根據「反滲透法」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才有辦法能讓國人了解情勢,國家體制才有辦法根據這方向去調整;不管是修法或政策調整,目的是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還有台灣人民可以長治久安。

總統也指出,中國的產業是台灣最嚴厲的競爭對象,再加上中國近年來對台灣文攻武嚇,「自然而然,台灣在美中對抗當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

面對關稅談判,總統說,「要解決對等關稅,最好就是要把分子變小,分母不變或擴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採購」。

至於談判重點,總統指出,「因為他(川普總統)最在乎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我們就優先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台灣在談判中提出的採購項目,包括石油、天然氣、工業設備、航空器及軍備等,台灣很有誠意,願意藉由採購跟投資來解決雙邊貿易逆差的問題。

談及電力議題,總統說,台灣缺的是綠電,歐盟為因應氣候變遷已有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未來會對一些產品進到歐盟課碳稅;綠電要持續發展,但不是只有太陽能、風力,現也積極發展地熱、小水力、氫能源等各種先進能源,目的就是要滿足因應氣候變遷的綠電需求。

至於核能問題,總統表示,政府不排除先進核能,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在美國已建了一個核電廠,美國政府還在審查機組,媒體指2030年才可能審查完畢,如果新式核能發電安全更有保障、核廢料也會更少,相信社會的接受度會比較大。

對於提升軍人社會地位,總統指出,軍人是非常崇高的工作、是保家衛國的英雄,只有軍人的職業可以和國家層次掛在一起,「因為他們真的非常辛苦,保家衛國就是靠國軍」。

總統強調,對軍人最大支持,就是給予精良設備與武器,並透過提高待遇,表達政府照顧軍人及軍人家庭的決心;且「未來的整個戰場跟傳統的戰爭已經截然不同了」,精良裝備、扎實訓練,要能夠國際化並導入科技人工智慧,否則很難取得優勢。

中央社
#賴清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