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怎麼會說「還假於民」?當年7天假為何被砍?波折堪比電視劇本

政治中心/蕭宥宸報導

立院修法新增4+1天國定假日。(示意圖/資料照)

▲立院修法新增4+1天國定假日。(示意圖/資料照)

立法院今(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每年小年夜、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為國定假日,而勞動節也從只有勞工放假改為全國放假,國定假日也從現行共11天增至16天。為什麼在野黨會高呼「還假於民」呢?

原來在2017年前,元旦隔天、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甚至蔣公、國父誕辰等7個日子都是國定假日。

直到立法院於2016年修正《勞動基準法》,將勞工「雙周84小時」的工時改成「單周40小時」。只是整年累積下來,工時一口氣減少104小時,為了達成勞資平衡,代價就是修法後,這7天國定假日慘遭移除。

然而,該次修法引起勞團抗議,認為降低工時卻要犧牲國定假日,幾乎等於來去一場空。於是2016年前總統蔡英文競選期間喊出不砍這7天假,當年民進黨也順利取得國會多數,就透過不予備查的方式(將法案卡在立院),使其根據規定在當年6月自動失效。

如此一來,2016這一年,6月之後的教師節、光復節等國定假日,本因法案「被」失效,所以民眾當年還是有放到假。不過,此舉想當然引起工商界反彈,一度中止與政府和勞方的所有協商。最終政府端出「一例一休」草案,還是將假期移除,「只紀念,不放假」。

#放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