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今(9)日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美談判對等關稅,未涉及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與匯率議題,而是針對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經濟安全等進行磋商;兩岸往來密切,為防台灣成為洗產地中心,MIT標準將是未來台美談判焦點之一。

▲卓榮泰表示,兩岸往來密切,為防台灣成為洗產地中心,MIT標準將是未來台美談判焦點之一。(圖/行政院提供)
台灣經貿談判團隊4月11日已與美國相關官員進行視訊會議,就台美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等交換意見,後於美東時間5月1日結束首輪實體磋商,再度針對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台美各項經貿合作等議題進行廣泛討論及意見交換。
如何防堵中國出口貨品規避美國加徵關稅,繞經台灣偽冒台灣製造後違規轉運「洗產地」至美國,導致損害台灣產業利益,目前是台美談判重點之一。
卓榮泰今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美國正依據「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發起半導體產業調查,目前還不確定對於半導體、高科技業的關稅將如何設計,但這對台灣至關重要,因為任何關稅成本都影響半導體等垂直供應鏈,必須非常謹慎。
卓榮泰表示,兩岸往來非常密切,台灣很怕成為洗產地的中心,因此台美雙方正討論對於MIT的規範認知,至於能否依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進行,可能會是將來談判內容跟焦點之一。
對於現階段談判進度,卓榮泰說,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隊兩度與美談判,都沒有碰觸到匯率與232條款,而是持續針對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經濟安全、出口管制等磋商,也有預設進一步談判過程,重點就是如何讓高科技業在關稅政策中爭取好的地位,以及台灣在經濟安全部分,要跟美國採取什麼共同立場或角度。
卓榮泰指出,若未來美國未改變對中國的高關稅政策,預測許多中國產品將流竄到南向國家或是台灣,因此台灣在技術交流與產品內容的管制必定要加以研議,同時也會加強廠商到國外設廠的管理,避免在人流或是技術上給了他人可乘空間。
除了對外談判進度推進,行政院也已提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匡列新台幣4100億元,預計用於提供企業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及挹注台電還有勞健保。
卓榮泰說,美國公布對等關稅政策後,行政院在48小時內就提出產業支持方案,比起世界各國都快,隨後也提出特別條例,其中包含產業支持匡列930億元、國土韌性1500億元、社會支持1670億元,社會支持項目內含撥補健保200億元、勞保100億元,希望讓各行各業都能感受到被穩定的力量,期盼立院支持通過,政府再據以編列特別預算,充分照顧各領域。
談到對中小微企業的協助,卓榮泰說,其實政府今年就編列116億元協助中小微企業雙軸轉型與通路發展,特別條例中也將列50億元協助業者設備汰舊換新,總計協助金額達166億元。
至於現行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進度,卓榮泰說,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3876家的企業導入數位工具,其中734家企業使用AI生成式工具,淨零轉型部分,則有280家中小企業來諮詢中小型用電戶導入能源技術服務(ESCO)。
培育數位人才方面,卓榮泰說,目前已累積1404家企業申請,他會要求高科技產業持續培養人才,政府也會重金協助中小微企業育才,藉以穩固垂直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