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光偉/綜合報導
新聞摘要
美國國土安全部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引發全球譁然,理由是該校涉嫌縱容反猶活動並推行川普政府反對的多元、平權計畫。這項爭議政策雖已被法院暫時擋下,但引發的效應持續延燒,川普政府打壓美國大學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影響了全球學生的權利,不僅對美國自身的聲譽造成影響,也讓美國的教育市場大受衝擊,世界菁英可能轉向他國懷抱,避免未來求學之路受到波及,但國際學生對美國而言是中流砥柱,更是推動國家經濟和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將深入分析國際學生對美國的重要性。

▲美國國土安全部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引發全球譁然(圖/pexels)
國際學生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多大?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目前在美就讀的國際學生總數超過100萬人,分布於全美各大院校,是美國高等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事實上,這些學生帶來的,遠遠不只是學費收入。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NAFSA)的統計,2023至2024學年度,國際學生對美國經濟的總體貢獻接近440億美元。他們支付的學費、住宿、交通、購物等消費,不只對大學校方至關重要,也撐起當地州政府與城市的經濟循環。例如僅哈佛大學一校,其國際學生在上一學年就為麻州地方經濟貢獻了3.84億美元。
NAFSA執行長Fanta Aw表示:「這不只是經濟數字,更牽涉到美國創新引擎的動能。許多國際學生就讀研究所,投入尖端研究,甚至參與新創事業。」
國際學生大多投入哪些領域?
美國非營利智庫「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NFAP)指出,若失去國際學生,美國在科技領域將遭遇人才斷層。舉例來說,目前全美修讀電機工程、電腦與資訊科學等研究所課程的全職學生中,有高達70%是國際學生。
NFAP執行長安德森(Stuart Anderson)指出,這些國際學生讓美國得以開設多樣化的課程,也帶動本地學生報名。「如果沒有這些學生,很多系所將無法維持規模,甚至會關閉。」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屢次掀起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戰抗議,惹毛川普凍結補助款。(圖/翻攝自哥倫比亞大學官方網站)
國際學生畢業後的發展如何?
《華盛頓郵報》進一步分析,國際學生的價值不只在學校裡,他們畢業後有許多投身矽谷、麻省理工創新圈、波士頓生技谷等地,成為高科技企業的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甚至是創業者。
NFAP估計,美國目前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企業至少有一位創辦人是曾在美就讀的國際學生。這些人從異國來到美國求學,本身就帶有冒險與突破的特質,「創業精神」正是他們的共通語言。
川普的糾結點到底在哪裡?
川普政府近期針對參與挺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的外籍學生進行拘捕與撤簽,並企圖從制度上排除校園內的國際力量。川普的理由,是這些學生涉及反猶言論與政治活動,但實際上,《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認為多數學生並未違法,只因「身分敏感」而遭到處理。
此外,川普也批評部分名校如哈佛「濫用」多元與包容政策,試圖透過行政手段「整頓」這些學府。這些舉動引發教育界與商界憂慮,認為會重創美國對國際菁英的吸引力。
NFAP預估,如果全面驅逐國際學生,未來十年間,大學部學生人數將減少至少2%,研究所學生更可能重挫11%。這不只是數字,更意味著美國學術與科技競爭力的後退。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上千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群眾遭到警方強制驅離。(圖/翻攝自X平台)
國際學生若減少對美國還有什麼衝擊?
Fanta Aw 強調,很多國際學生回國後,會進入政府、企業高層,成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善溝通管道。「國際學生,是我們與世界最強的橋樑。」
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此刻,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家正積極搶人。若美國持續向外籍學生關門,勢必重創其在全球人才網絡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