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早比較風場,發現季風氣流明顯增強。(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蝴蝶颱風是否生成或侵台?引發各界討論,上週日(8日)有鄉民觀察幾天前的預報,發現颱風若生成,預計本週三、週四(11、12日)最靠近台灣,好奇那2天放假機率是多少?當時不少人表示放假機率低、預報仍有不確定性,談論颱風假還太早。經數據持續修正,今(9)日多則預報指出,颱風走向仍須觀察,但週四後應防雨。
8日有網友在PTT發問,「下禮拜三、四放颱風假機率?」他觀察當時的氣象預報,「路徑圖幾乎是靠著東北角略過、而且還有機會發展成強颱」而颱風預計週三、週四最靠近台灣,令該網友好奇「下禮拜放假機率大概有多少?」
貼文底下,不少人認為談論颱風假在當時還太早,「你看的路徑圖不準」、「天氣還很涼,目前講都太早」、「今天天氣不錯,去外面走走好嗎?」「太早」;也有人直言,放假機率很低,「目前感覺是擦邊球」、「新的預報是0」、「問,就是不會來」。

▲氣象署分析,無論蝴蝶是否生成,後半週台灣天氣皆易受低壓、水氣影響。(圖/氣象署)
強颱、走東北角,應為7日的預報數據,如今熱帶擾動經過低壓帶調整,預報持續修正,今日多位氣象專家說明,蝴蝶颱風在週三、週四不一定會成形,但低壓影響仍可能帶來可觀雨量,如氣象署表示,週四過後,受到低壓外圍雲系影響,台灣周邊降雨熱區將明顯轉變;吳德榮則分析,週四至週六(14日)熱帶擾動外圍水氣移入,有帶來「劇烈降雨」的潛勢。
颱風路徑方面,今日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指出,未來南海的季風低壓形成熱帶低壓或颱風後,應該就是要往廣東西部到海南島一帶接近,提醒週四到週六要前往港澳或海南島、廣東西部沿岸各城市要特別注意颱風影響的情況。而對台灣的影響,主要為外圍環流的水氣,「雖然看起來颱風直接的威脅沒有,但後半週的降雨依然有機會帶來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