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曾宜婕 / 綜合報導
台灣國內首艘國造海軍潛艦「海鯤號」,17日首度於高雄港進行第一次海上測試。《新聞周刊》(Newsweek)18日特別撰文報導指,中國擁有全球艦艇數量最多的海軍,面對中共武力犯台威脅,潛艦將在台灣國防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海鯤號」於17號首度於高雄港進行第一次海上測試。(圖/翻攝畫面)
培養台灣海軍實力為什麼重要?
根據《新聞週刊》18日報導,美國官方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培養中國人民解放軍(PLA),並使之能夠於2027年有能力武力侵犯台灣。
中國擁有全球艦艇數量最多的海軍,其中包括大量兩棲作戰艦艇,可在潛在的奪島行動中,從海上向岸上投射空中與地面戰力,跨越台灣海峽發動攻勢。
為因應來自中國的海上威脅,無論是仰賴美國供應還是台灣自主研發,台灣都必須強化具備海上防禦能力的武器裝備,以提升應對攻擊的能力。此外,戰爭時期,台灣將是美國抵擋中國海軍侵犯西太平洋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台灣關係法》規範華盛頓必須提供台灣防禦武器。
關於「海鯤號」
台灣海軍潛艦海鯤號先於14日進行航行測試,再於17日在高雄港進行浮航測試。浮航測試針對潛艦系統做評估,其中包含推進、舵翼、電力、通風、通信及航儀。這些系統將會根據先前的測試結果在下一次的海上試驗中做微調。潛艦會進行三階段測試,包含浮航、淺水潛航、深水潛航。潛航測試將確保潛艦能夠承受水下逐漸增加的深度和壓力。
潛艦原定於今年4月展開海上測試,但進度延宕至今。能否在軍方設定的11月期限前如期完成測試並交付,仍充滿不確定性。台灣海軍司令部參謀長邱俊榮中將今年4月表示:「我們目前的主要目標是根據缺失改善,並進行最後的校正已達成海上試驗的標準。」
台灣的下一步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指出,台灣海軍擁有4艘攻擊型潛艦。其中2艘是1980年代從荷蘭取得,另外2艘是美國在二戰所建造的訓練用潛艦。相較之下,中國卻有47艘常規動力潛艦、6艘核動力攻擊潛艦以及6艘核動力發射飛彈潛艦。
中國海軍持續的在台灣周圍徘徊,旨在進行封鎖台灣的演習。在海上被封鎖的情況下,潛艦將是台灣抵禦中國突破重圍的重要角色。
歐洲軍事網站「海軍新聞」(Naval News)在2023年評論道:「儘管海鯤號是國產潛艦,但其系統是由許多在該產業經驗豐富的外國承包商提供。」在中國海軍快速擴張和發展的情況下,台灣必須要持續深化海軍實力以抵擋來自中國的威脅。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