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昨(24)日在「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表示,認同台灣的護台,中華民國認同的反共,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略併吞。資深媒體人黃暐瀚說,賴總統的第二講「團結」,主要重點八個字「團結兩派、反共護台」。他也直言,「反共護台」到底是不是台灣現在的「主流民意」?等選票開出來,就能知道答案。

▲總統賴清德24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二講。(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黃暐瀚今(25)天撰文《團結兩派 反共護台》他說,賴總統的第二講「團結」,主要重點八個字「團結兩派、反共護台」。兩派,是「中華民國派」與「台派」,中華民國派理當「反共」,台派自然「護台」,由於兩派都「反侵略」、「反併吞」,所以自然會一起「反共」!(因為中共要侵略台灣、併吞中華民國)一起護台!
黃暐瀚指出,賴總統特別從「八二三砲戰」談起,感謝台灣不分族群(外省、閩南、客家、原住民)一起守住台澎金馬、守住中華民國。再拿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民進黨雖有「台獨黨綱」,但國名國號依憲法就是「中華民國」,任何改變得經由全體住民公投決定,當年早就定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最後,總統引蔡英文前總統2021年的「四大堅持」為例,陸委會民調77%支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超過85%支持「台灣的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總統希望這八成的民意,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千錘百鍊,百煉成鋼,打掉雜質,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
黃暐瀚提到,最後這一段的「打掉雜質」說,引起在野黨的不滿,都要靠罷免打掉在野了,還談什麼團結?
不過細看賴總統所說,打掉雜質的意思,並不是「打掉在野黨」,而是打掉「不反共、不護台」的非主流民意,既然不是主流民意,自然會在選舉罷免的過程中,遭到淘汰。
黃暐瀚說,平心而論,台灣確實也有「不反共」的主張,認為兩岸和平總比打仗更好!一中各表可以化解紛爭!和中才更能避戰,何必事事反共?
黃暐瀚也直言,所以,「反共護台」到底是不是台灣現在的「主流民意」?等選票開出來,就能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