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安
2025年6月21日,美國出動B-2隱形轟炸機對伊朗三大核設施進行精準打擊,震驚國際社會。僅僅48小時後,6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宣布與伊朗達成全面停火協議,展現極為罕見的外交轉折,也反映出川普政府推行「有限戰爭」戰略下的靈活與務實。

▲川普的中東政策也反映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轉型:從單極霸權走向多極世界的現實主義。(圖/翻攝自白宮YouTube頻道)
川普精準打擊後48小時 伊朗、以色列同意全面停火
6月21日晚間,美軍對伊朗福爾道、納坦茲、伊斯法罕等三處核設施發動空襲,成功癱瘓伊朗的核濃縮設施。這是自1979年以來,美國首次對伊朗本土直接實施軍事攻擊,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然而僅48小時後,川普在其「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宣布:「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已完全同意實施全面且徹底的停火,預計約6小時後啟動,停火時長12小時,之後這場戰爭將被視為結束。」
據了解,德黑蘭方面已正式接受美方提出的停火條件,以色列官員亦證實希望快速結束軍事行動。這場「兩天逆轉」被外界譽為外交奇蹟。
有限戰爭思維:打擊有度,目標明確
川普的行動展現「有限戰爭」(Limited War)核心原則:使用最小必要武力達成政治目標,而非全面開戰。與歷任政府追求政權更迭不同,川普選擇「點到為止」,達成核威懾後立即轉入外交模式。
這樣的克制策略,避免美國再次陷入耗資上兆美元的中東戰爭泥沼。根據布朗大學統計,自911以來美國反恐戰爭支出高達8兆美元,其中阿富汗戰爭就佔了2.26兆美元,美國當前國債已突破35兆美元大關。
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等川普幕僚曾多次警告:若再走入無限制戰爭,美國將重演英國帝國因過度軍事擴張而衰落的歷史教訓。
幕後大國協調?中俄美共管中東新秩序?
儘管中國與俄羅斯對美國軍事行動口頭譴責,但多方分析指出,這場衝突的「快速降溫」,或許背後存在大國默契或戰略協調。
美國需維持在中東的影響力,中國仰賴波斯灣能源穩定,俄羅斯則致力鞏固其在敘利亞與伊朗的地區地位。伊朗則希望在遭打擊後獲得經濟重建空間。
若這場看似激烈的軍事衝突,本質上是一場有限度的權力展示,那麼這種由美中俄主導的「協調對抗模式」,或將成為未來國際衝突的典範。
國際秩序重建的起點?川普模式提供新範例
此次以伊衝突快速落幕,可能成為重建國際秩序的重要試點。透過「有限軍事+大國協調」的模式,主要國家可以降低衝突成本、避免陷入零和對抗,並探索更理性、平衡的多邊合作新秩序。
川普政府成功以48小時完成「威懾+停火」兩部曲,不僅穩住中東局勢,更為美國外交策略提供新模板。
美國政策轉向:從單極霸權邁向多極協商
川普的中東政策也反映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轉型:從單極霸權走向多極世界的現實主義。
冷戰後,美國致力於建立單極秩序,但30年來,隨著中國崛起、俄羅斯強勢回歸、新興市場壯大,世界格局已不可逆轉地邁入多極化。與其單獨承擔全球維穩責任,不如透過多邊合作機制,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