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美越簽貿易協議!川普防中國「洗產地」、擬在越南設SUV生產線

編譯鄭羽芳/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日宣布,美國和越南達成新一項貿易協議。根據該協議,越南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將統一課徵20%關稅,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方貨品,則將面臨40%懲罰性關稅。根據《衛報》2日報導,這項協議也可能涵蓋美國高排氣量汽車的出口項目,川普也在社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特別強調,美國企業可望在越南境內設立「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及大型車輛的生產線。

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近期美國與越南達成協議,未來越南輸美商品將支付20%關稅,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方貨品,則將面臨40%懲罰性關稅。(圖/翻攝自美國白宮)

▲ 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近期美國與越南達成協議,未來越南輸美商品將支付20%關稅,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方貨品,則將面臨40%懲罰性關稅。(圖/翻攝自美國白宮)

川普劍指中國 「洗產地」定義模糊難抓

根據路透社3日報導,川普此舉是針對中國透過越南「洗產地」的行為,期望藉轉運課徵的高關稅,預防產品在中國生產、然後被貼上「越南製造」標籤,繞過美國對中商品的高關稅。近期研究統計,這類非法轉運占越南對美出口比率為16%。

然而,協力管理諮詢有限公司(Dezan Shira & Associates)商業顧問馬丁(Dan Martin)指出,轉運本身就是「一個模糊且經常被政治化的術語」。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貿易專家芮恩希(William Reinsch)也提到,打擊效力將取決於轉運如何被認定與執行,「有些貨物只是藉由轉運更換標籤;有些則是在越南加工後,確實成為新產品;大多數情況介於兩者之間。執法總很複雜。」

川普提振美國車廠布局越南 市場仍有限

川普在貼文中強調,協議的一大亮點,是美國車廠未來能在越南設廠。根據《衛報》2日報導分析,提升美製汽車對越南出口將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數據為例,越南人均年所得僅約4,500美元(約新台幣14萬6千元),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現況來說,摩托車依然是越南主要交通工具。

儘管如此,SUV市場在越南仍有成長空間。根據《Statista》2025年數據,該年度越南SUV市場預計營收將達到30億美元(約新台幣975億元),平均車價34,000美元(約新台幣110萬5千元)。市場預計至2029年年複合成長率為2.09%,總銷量將突破8,590萬輛。日本品牌如豐田(Toyota)與本田(Honda)都已經在當地深耕多年。隨著越南城市化與中產階級崛起,川普釋出設廠意圖後,是否改變現有市場,仍待觀察。

越南政府表示,承諾「為大型汽車等美國商品提供優惠市場」。(圖/翻攝Scout Motors)

▲越南政府表示,承諾「為大型汽車等美國商品提供優惠市場」。(圖/翻攝Scout Motors)

以越南為跳板,建立去中化的亞洲供應鏈

根據路透社2日報導,川普與越南達成協議後,美國與印度也將啟動下一階段的貿易談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有意以越南為跳板,進一步建立去中化的亞洲供應鏈,逐步擺脫中國製造的依賴。

本次與越南的協商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在X平台發文說明:「對轉運貨物課40%關稅,代表若產品核心內容來自第三國,即使經越南出口至美國,也會被課以重稅。」此舉意味著,美國對亞洲進出口市場的監控將更加緊縮,川普正試圖重塑全球供應鏈。

創造公平貿易?專家示警:小國恐被犧牲

儘管川普聲稱協議目標是「創造公平貿易」,但不少專家質疑,越南作為規模相對較小的經濟體,在談判時恐怕面臨了巨大壓力。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洛夫利(Mary Lovely)直言:「這基本上是在迫使一個小國承受這一切。」

馬丁(Dan Martin)也指出,若轉運規則定義不清,不僅執法困難,也會讓本地企業成為政策下的犧牲品。他質疑,假設談判對象是歐盟和日本等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川普是否會將如此不對等的條件強加於對方。

CSIS的分析則指出:「當執法標準模糊時,企業將無法評估風險,小國更易被迫接受不平等條件。」此次協議雖然是美方針對中國設置防線,但最先感受到壓力的,卻是越南與其他供應鏈節點國家。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推薦專題

【立院榮譽顧問EP.118】小草極端化?突喊「義無反顧投誠解放軍」!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