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中國解禁日水產決策暗藏玄機 分析:決定疑未經習近平拍板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自日本2023年8月將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過的水排入海中後,中國政府便對日本水產實施全面禁令;然而在今年6月29日中國宣布將恢復47個都道府縣中37地區的水產進口。《日經亞洲》社論撰稿人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就分析,這次的解禁可看出與擁護習近平的「環保派」人事異動有關,且認為鬆綁日水產禁令的決定,不但公布時間在半夜,時間點引人關注,解禁令的決策還很可能並非由習近平主導。

福島核廢水排放導致日水產被中國禁止輸入。資料照片

▲福島核廢水排放導致日水產被中國禁止輸入。資料照片

中國全面禁日本水產 中日關係緊張

該文指出,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有受監測,也獲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支持,因此認為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的舉動,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於政治考量所做,之後這項禁令也成為中日關係緊張原因之一。

然而在全面封鎖日水產兩年左右,中國6月29日宣布,將恢復自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37個地區的水產品進口。但對福島、宮城、茨城、千葉、新潟、栃木、埼玉、群馬、長野與東京都共10個都縣的進口禁令維持不變。中澤克二表示,這次的部分解禁與中國國內政治變化有關。

對核廢水排放立場堅硬 擁習「環保派」是關鍵

分析指出,要理解習政權在福島核處理水議題上的舉動,「環保派」是關鍵。環保派快速崛起,成為擁護習近平政權的重要勢力,且這類新興派系成員通常就是以擁互習近平為目的來採取行動,因為習近平握有權力。

在習近平大力倡導「重視環境」口號的背景下,2022年10月中國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意外地有相當多與環境相關的人被塞進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重要職位上。而隔年日本排放核廢水的議題,便成為這個迅速壯大的環保派最好的攻擊目標,緊接而來的就是中國對日本的一連串強烈批評。

禁令鬆綁有玄機 習集權出現裂痕

中國的禁令很快就對日本產生衝擊,尤其北海道的干貝首當其衝,也影響中國民眾對日本水產品的消費意願。直到2024年9月,中國才在特定條件下逐步恢復進口,而這個時機點其實也暗藏玄機。

分析指,2024年夏天,在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會後,中國政治局勢開始出現幕後變化的跡象。因為中國的經濟困境加劇,習近平的個人崇拜也在長期增強後首次出現鬆動跡象。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苗華落馬,受到關注,被視為習近平集權出現裂痕。翻攝網路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苗華落馬,受到關注,被視為習近平集權出現裂痕。翻攝網路

苗華等親信落馬、「環保派」人事異動

同年、2024年的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發生相當異常且令外界驚訝的事: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CMC)五名委員之一、政治工作部部長苗華突然被免職。

苗華是習近平的親信之一,被視為習在軍中的代表人物。因此當苗華落馬,加上還有其他習近平親自提拔的高級軍官也被清洗,消息很快就傳開。之後中國對日本水產態度更加開放,這樣的轉變可能也與中國環保派的變動有關。

分析點出,今年6月29日,中國官方發布放寬日本水產進口的公告,但發布時間在深夜,相當不尋常。同時,去年9月至今年5月,環保派正好出現了不尋常的人士異動,也就是環保派核心人物李干杰被調動職務。

環保派的李干杰被視為習近平人馬。翻攝網路

▲環保派的李干杰被視為習近平人馬。翻攝網路

曾參與日水產禁令決策 「環保派」李干杰被調職

現年60歲的李干杰是習近平親信,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也曾在習的母校清華大學主修物理,專長為環境與核安全。他曾在中央政府機構「國家核安全局」擔任要職,之後一路往上爬,成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一直做到今年4月。外界認為,李干杰對日本水產禁令決策有相當大的參與和貢獻。

想不到今年4月,李干杰與負責對台的統戰部部長石泰峰調換職務,李干杰成了統戰部部長,石泰峰則成了中央組織部部長。儘管這兩個職位都很重要,但中共黨內普遍認為,組織部地位高於統戰部。

禁令解除疑未經習近平手 可能由國務院推動

這項變動沒多久,中國5月底就同意啟動恢復日本水產品的程序,接著6月29日就正式解除部分禁令。分析指出,政治局4月以來只舉行過兩次會議,分別是4月25日與6月30日,中共高層很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跳過5月會議,因此6月29日的日水產解禁決策,很可能沒有事先經過政治局會議批准就發布,分析認為,若真如此,這項決策很可能是由中國國務院推動,而國務院目前由總理李強掌控。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