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黃柏元報導
為了打造永續與藝術魅力的北海岸,北觀處主辦的「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19日在朱銘美術館登場,吸引近3000名遊客參與這場融合自然與藝術、社群與文化的藝術盛典。藝術季展期為7月18日至9月28日,結合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及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打造北海岸藝術觀光饗宴。

▲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19日在朱銘美術館開跑。(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今年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以「漂流木演義」為主題,展現自然力量的痕跡與人文連結的詩意。藝術家以漂流木為創作媒材,進行大型地景裝置藝術及公車亭再造創作。主展區有8件大型地景藝術裝置分別位於朱銘美術館園區及白沙灣遊憩區,搭配台二線沿岸4座公車亭再造,另後續將串聯連水保署台北分署於嵩山梯田、忠寮農村與三生步道之3件農村共創地景藝術,一同構築「藝術漂流線」,以山海為語彙,講述自然與社群交織的故事,邀請觀眾以五感體驗「漂流木」所蘊含的時代記憶與生態意義。

▲今年以「漂流木」為主題,李蕢至《水種子》。(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北海岸藝術季希望透過漂流木藝術創作、藝術營、工作坊及教育活動,創造自然與人文接合的藝術行動計畫,匯聚美術館、社區、自然景觀與校園潛能。自然思維突破城市區劃,連結區域空間與國內外藝文團體,建立協作平台,將北海岸重新構想為一個充滿創造力的藝術場域,引發觀眾對環境保護與文化再生的深刻思考。

▲▼藝術家以漂流木為創作媒材,張國耀《漂流·隧》(上圖)、陳淑燕《島嶼種子Ⅱ》(下圖)。(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藝術季開幕活動《漂流光影—盛夏樂章》,19日晚間在朱銘美術館登場,融合擊鼓、現代舞、光影科技與煙火,交織出「山、川、水、海、天地」的自然意象,打造感官震撼的跨域藝術饗宴,現場並有四季食農市集,展售北海岸地區在地農特產美食及藝術手作品。另外,朱銘美術館將於26日(六)舉辦夜間免費入館活動,歡迎民眾在星光下徜徉藝術園區,體驗雕塑、表演藝術與自然結合迷人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