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樹懶行動緩慢,過去被科學界認為是不會放屁的哺乳動物。(圖/翻攝自Andrés S. Bräutigam)
多年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樹懶是不會放屁的哺乳動物,因為它們體內產生的甲烷會被吸收至血液,最終通過呼吸排出。這一觀點來自2017年出版、由生物學家丹妮·拉拜歐蒂(Dani Rabaiotti)與尼克·卡魯索(Nick Caruso)合作的科普著作《牠會放屁嗎?》(Does it Fart?)及其後續廣泛引用。然而,一段近期公開的影片卻顛覆了這項共識。
史上首見!寶寶樹懶水中放屁
英國動物學家露西·庫克(Lucy Cooke)及野生動物獸醫安布勞提岡(Andrés Sáenz Bräutigam)於7月15日在Instagram分享影片,可見一隻霍氏二趾樹懶寶寶在水中排氣,冒出氣泡,成為首支影像證據,徹底證明樹懶確實會放屁。
影片畫面顯示,這隻年幼的霍氏二趾樹懶在水中浮動時,底部持續冒出小氣泡,證實其將氣體從腸道排出。庫克坦言:「是的,樹懶會放屁,我可能剛見證了第一起被記錄下來的案例。」這段突破性影像衝擊學界多年謠傳。
樹懶竟是小型「甲烷工廠」
野生動物獸醫安布勞提岡指出,樹懶體內發酵作用旺盛,能產生大量氣體。他曾觀察到,腸內氣體多到可能干擾X光與超音波檢查,有助於樹懶在水中浮起,是地球上大型的甲烷製造者之一,「按公斤計算,它們可能比牛還會產氣」。

▲英動物學家庫克分享了一段樹懶放屁的影片,顛覆傳統認知。(圖/翻攝自IG@luckycooke)
為何誤判?呼吸排氣說被證假
過去之所以認為樹懶不會放屁,是基於其腸道慢消化,甲烷被假設進入血液、經由呼吸排出。但安布勞提岡表示,樹懶無法打嗝、嘔吐,腸胃氣體需經由直腸排出。影片就是最佳證據,顯示實際排氣方式,破解呼吸說。
飼養環境放屁多 天然飲食有助浮力
布勞提岡也指出,在圈養環境中,樹懶常吃較易消化的蔬果,其腸道細菌活動強,產氣更多。而在自然界中,其多吃樹葉,發酵相對平衡。其提及:「我們注意到,把樹懶放入溫暖濕潤的浴缸中,有助於刺激牠們排便並釋放氣體。」
此外,他幽默地形容,樹懶的屁「通常是無聲但致命」。
重新認識樹懶 科學研究仍需再深化
露西·庫克表示,此發現提醒我們,即使對貌似研究透徹的野生動物,也仍有未知與驚奇。她指出:「即使是樹懶這種古怪慢動物,也仍充滿驚喜。」呼籲科學界保持謙卑,不斷驗證已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