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台灣罷免潮不只在國內引發高度政治震盪,連德國政學界聯合組成的「德台協會青年團」也發文介紹。(圖/翻攝至德台協會官網)
台灣罷免潮不只在國內引發高度政治震盪,連國際青年觀察團也出聲。由德國政學界聯合組成的「德台協會青年團」24日以(德文)標題為:〈Taiwans Abberufungswelle: Ein demokratisches Experiment politischer Rechenschaft〉(台灣罷免潮:政治問責的民主實驗),發表長文深入解析台灣罷免制度改革及最新政治風暴,並明確點名葉元之與謝國樑兩人,認為這兩人讓台灣罷免制變得格外重要,引起高度關注。
德國青年觀察團發聲 肯定台灣罷免制度創新
文章提及,台灣罷免制度的歷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然而真正轉為「人民實際能行使」的制度,是自2016年門檻下修後開始。從原本需達雙五成的高門檻,改為只要達選區總選民25%的同意票即告成立,使罷免從「理論武器」變成「政治現實」。
還強調台灣自2016年放寬罷免門檻後,制度不再是「紙上權利」,而是選民反制失職官員的有效機制。從韓國瑜、高虹安,到此次24件罷免案,德國青年以「民主問責的壓力測試」來形容台灣現況,肯定台灣的民主已進入成熟監督階段。

▲▼德台協會青年團文中提及,新北市立委葉元之(下圖)因直播保密會議、傳出疑霸凌助理導致死亡風波,甚至長期沉迷政論節目賺額外收入,引發選民強烈反彈,成為罷免焦點人物之一。(圖/翻攝至德台協會官網、三立電視台)

葉元之遭點名 直播保密會議與助理死亡案成焦點
文中特別提到新北市立委葉元之不當行為,包括國防機密預算竟開直播放送,使得外交、國防機密預算全都露、疑似對助理施壓導致死亡,讓地方選民怒火中燒、此外,葉元之頻繁參加政治脫口秀節目(政論節目)賺取額外收入,長期沉迷政論節目,忽略地方事務,被質疑「根本沒在當立委」。文章點出,葉元之身為民意代表卻反覆涉入爭議,凸顯罷免制度的必要性。
謝國樑態度已顯著轉變 凸顯罷免制度存在的價值
德台協會的文章中也提及到,雖然基隆市長謝國樑在罷免案中最終因為未達門檻,但其觀察下發覺謝國樑在一連串的民意監督下已明顯轉趨低調。文中寫道:「罷免就算不成功,也可能逼使官員修正態度,這是制度存在的重要價值。」

▲▼德台協會青年團文中也提及到基隆市長謝國樑(下圖),揭露謝國樑雖未進入投票階段,仍因爭議頻傳、失言風波及選民不滿,被外界視為制度壓力下態度轉變的典型案例。(圖/翻攝至德台協會官網、三立電視台)

海外連署潮引發國際矚目 德國青年在柏林發起行動
文章提到,海外台僑、留學生也投入此次罷免浪潮,在柏林、慕尼黑、杜塞道夫等地設立連署點,讓在德台人也能參與罷免程序。這波行動甚至引來德國當地媒體報導,形容台灣罷免案為「民主深化的現場實驗」。
最後在結語之處,更提及到在台灣政黨格局變化、議會組成變化以及公民社會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罷免程序已從一項象徵性制度演變為選民表達政治不滿的具體途徑。
也認為台灣本波罷免潮也獲得海外台人熱烈響應,德國、加拿大、美國各地設立連署據點,協助旅外選民參與民主程序。德台協會青年團更撰文介紹台灣罷免機制,指出「這不僅是一場投票,更是對民主問責的極限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