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4食物」是心臟殺手!卻常被忽略 營養師揭密:害血壓狂飆、高血脂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營養師薛曉晶提到,飲食上過鹹、過油恐傷心,多攝取鎂、鉀可助穩血壓、護血管。(圖/PIXABAY)

▲營養師薛曉晶提到,飲食上過鹹、過油恐傷心,多攝取鎂、鉀可助穩血壓、護血管。(圖/PIXABAY)

心臟病不是老人專利。營養師薛曉晶提到,飲食中攝取過多鹽、糖、油及加工食物,恐影響心臟健康,另外,外食族常吃的滷味、火鍋湯底、炸物等,也都會造成血壓升高,甚至是血脂惡化。她建議多攝取鎂與鉀等礦物質,有助於維持心臟跳動節奏、血管彈性。

薛曉晶在臉書粉專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年公布資料,心臟病連續多年穩居台灣十大死因第2名,發病年齡逐年下修,從中老年人向下延伸到40歲以下的上班族與年輕族群。別以為心臟病是壓力大、運動少、家族遺傳的問題,「吃錯東西、吃不夠營養」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心臟殺手。

薛曉晶提到,鹽、糖、油與加工食物攝取太多,恐成飲食中的「慢性傷心劑」,台灣人每日平均攝取的鹽分是建議量的2倍以上,而能保護心臟的鎂、鉀、Omega-3、纖維等營養素卻攝取不足。另外,外食族常吃的「滷味、火鍋湯底、甜點、早餐玉米片、炸物、奶油醬料」,也都含隱藏鈉、糖、油,長期攝取恐使血壓升高、血脂惡化、心律不整。

薛曉晶表示,心臟疾病患者應多攝取礦物質營養素,尤其是鎂與鉀。研究指出,高鉀食物是天然「護心營養素」,能促進鈉排出、放鬆血管、調節血壓,常見來源包含香蕉、奇異果、毛豆、紅豆、菠菜、地瓜、酪梨。而鎂有助於心律穩定與血管彈性,是維持心臟跳動節奏的關鍵,建議多攝取燕麥、南瓜子、全穀類、深綠色葉菜、黑巧克力、無糖豆漿。

2025年《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針對VITAL研究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指補充Omega-3脂肪酸對心臟病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高血壓)特別有效,能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而Omega-3脂肪酸不只對腦部與眼睛好,更是心血管健康的「潤滑劑」,可從魚油膠囊、鮭魚、亞麻籽油、核桃、鯖魚獲取。

此外,每日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更是穩定三高、預防心臟病的關鍵。根據《Food Science & Nutrition》2024年的文獻整理,高纖維飲食能有效降低LDL膽固醇、調節血糖,並減少體內慢性發炎反應。而全穀類(糙米、紅藜)、豆類(紅豆、黑豆)、海藻類、蕈菇類(黑白木耳)都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不只增加飽足感,更能穩住膽固醇、穩住血糖、穩住心臟節奏。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coMReZhTs&t=189s
▼營養師曝:掌握1招「飯麵照吃」也不怕胖!邱正宏揭:「水餃1吃法」降低熱量輕鬆瘦(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