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不是超慢跑!醫激推「1運動」助延壽 燃脂又防骨鬆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推薦「跳繩」,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鍛鍊全身肌群。每天10分鐘跳繩,可達慢跑30分鐘效果,有助心肺健康、預防骨鬆。(圖/PIXABAY)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推薦「跳繩」,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鍛鍊全身肌群。每天10分鐘跳繩,可達慢跑30分鐘效果,有助心肺健康、預防骨鬆。(圖/PIXABAY)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但工作繁忙,運動更需講求效率。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到,若時間有限,他會選擇跳繩作為運動方式,能夠有效運動全身,執行10分鐘就能達到慢跑30分鐘的訓練效果,不只能夠燃燒脂肪,還可提升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

李思賢在臉書粉專表示,跳繩是「全身性運動」,跳躍時小腿肌群負責啟動發力,大腿肌群則是提供穩定,核心肌群維持身體平衡,手臂與肩膀控制繩索的節奏,使身體各部位同步工作。研究顯示,跳繩能有效提升下肢肌力,特別是小腿肌群,遠超過一般的有氧運動。

而燃脂效率方面,跳繩更是運動中的佼佼者。以7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高速跳繩30分鐘能燃燒約400大卡熱量,甚至可觸發「後燃效應(EPOC)」,進行高強度間歇跳繩時,身體會在運動後持續2到3小時,維持較高的新陳代謝率,繼續燃燒卡路里,休息時保持脂肪燃燒。

以心肺功能的角度來看,研究證實,受試者經12週的跳繩訓練,最大攝氧量(VO₂ Max)顯著提升,其為衡量心肺耐力的黃金指標,關係到運動表現與健康壽命,每天跳繩10分鐘的心肺健康效果,相當於慢跑30分鐘,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跳繩是訓練效率的典範。

李思賢說明,適度的高強度刺激能啟動身體的適應機制,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提升抗氧化能力,甚至啟動細胞自噬機制。研究顯示每天跳繩50下,半年後可增加4%骨密度,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而且跳繩能快速提升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影響記憶力、學習能力和情緒調節。

而跳繩相較於超慢跑,在相同時間內燃燒更多卡路里,且對空間需求極小,雖然超慢跑對關節衝擊較小,適合初學者或有關節問題的族群,不過在訓練強度與時間效率方面,明顯不如跳繩。例如30歲成年人進行中等強度跳繩10分鐘,就能達到超慢跑20至30分鐘的心肺訓練效果。另外,跳繩在心肺耐力提升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

李思賢建議,民眾進行跳繩訓練時,可從每次5到10分鐘開始,每週3至4次,逐步增加到每次15至20分鐘。而且姿勢正確很重要,應保持軀幹直立,用前腳掌輕柔著地,手腕控制繩索,起跳高度約5公分。間歇式訓練更能發揮跳繩的威力,例如跳30秒休息15秒,重複8至10組,能夠最大化後燃效應。

#祝你健康

【J4葛瑞絲滑上車EP.28】726投票日前最後發車!榮星花園後台直擊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