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宗教變年輕人時尚單品!印度掀「心靈觀光」熱潮 觀光客搶拍聖地短影音

編譯黃馨慧/綜合報導

宗教信仰變成時尚潮流,印度的「心靈觀光」旅遊蔚為風潮。《彭博社》報導,在政府大力推廣,網紅和社群短影音效應加持下,印度的宗教旅遊市場瘋狂成長,熱門朝聖地的觀光人次短短5年間成長16倍。

燠熱的四月傍晚,位於印度北部的「聖城」瓦拉納西市(Varanasi),數百名遊客沿著恆河河畔奔走,只為了搶佔最佳位置,欣賞傳承三千多年歷史的印度教儀式「恆河夜祭」(Ganga Aarti)。儀式上,祭司們點燃火炬,誦經奏樂向恆河女神獻上敬拜,祈求祝福和淨化,吸引眾多信徒和遊客參與。

日落後,七名穿著藏紅花色長袍的祭司站在著名的恆河河畔階梯「達薩斯瓦梅朵河壇」(Dashashwamedh Ghat),手持鈴鐺、點燃香枝,揮動油燈,進行長達45分鐘儀式。晚到的遊客如果錯過前排觀賞位置,就只能站在50公尺外的大螢幕收看直播,祭司吟唱《吠陀經》的旋律從擴音器裡迴盪而出。

印度教的傳統儀式「恆河夜祭」會吸引許多觀光客朝聖。(圖/翻攝自印度國家旅遊局官網)

▲印度教的傳統儀式「恆河夜祭」會吸引許多觀光客朝聖。(圖/翻攝自印度國家旅遊局官網)

聖地觀光人數五年翻16倍 印度宗教旅遊成功竄紅

根據推廣印度官方形象的信託機構預估,印度的「心靈觀光」(Spiritual Tourism )市場預計在2028年達到約590億美元(1兆9175億元台幣)的規模,創造出1億個就業機會。2024年有超過1.1億人造訪瓦拉納西(Varanasi)這個印度最古老、最神聖的城市,和2019年相比,短短5年間成長了16倍,也讓瓦拉納西成為最受遊客歡迎的印度朝聖地。

對正在參拜黃金廟的遊客南丹(Durgesh Nandan)而言,心靈觀光的獨特性無可取代。「我不愛山、不愛湖,對我來說只有寺廟,我在宗教城市感到最平靜。」

印度的宗教旅遊熱潮之所以成功竄紅,除了有餘裕消費的中產階級快速成長、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大力推動印度教化之外,還要歸功於社群媒體的興盛,透過明星網紅的打卡和推廣,讓年輕人開始覺得「宗教信仰很時尚」。

「參加宗教活動,現在是一種很聰明的事,因為大家都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這些體驗。」曾出版講述印度教流行文化書籍《H-Pop : The Secretive World of Hindutva Pop Stars Paperback》的作者普羅希特(Kunal Purohit)點出印度宗教熱潮在全球興盛的原因,印度政府積極推廣印度教民族主義,而網紅們則「刻意讓宗教看起來更酷」。

印度各地每天都有許多不同宗教的傳統儀式,吸引觀光客和信徒朝聖。(圖/翻攝自印度國家旅遊局官方YouTube)

▲印度各地每天都有許多不同宗教的傳統儀式,吸引觀光客和信徒朝聖。(圖/翻攝自印度國家旅遊局官方YouTube)

宗教變成時尚單品 遊客逛恆河求拍「聖地巡禮」短影音

瓦拉納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相傳5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對印度教徒來說,這裡是神聖的聖地。教徒相信在這裡死去就能擺脫生死輪迴,城內成千上萬的寺廟和88座通往恆河的「河壇」吸引大批遊客和信徒朝聖。

瓦拉納西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元素,一家星巴克供應冷萃咖啡和冰沙,幾步之遙的地方卻有一座每天都焚化數百具屍體的火葬場,所有骨灰都會被灑進恆河裡,讓亡靈升上天堂;數百名船夫划著簡陋的小木船,遊客只要花175盧比(約70新台幣)就能擁有一趟船上的日落之旅,還可以租借水上摩托車、坐遊艇欣賞海豚秀,甚至可以搭熱氣球。一切都很適合被放在社群媒體上炫耀。

攝影師們在恆河河畔尋找生意,承諾會幫客人拍出最吸睛、最符合當下最流行的短影音。30歲的攝影師米什拉(Pravesh Mishra)拍一支一分鐘的短片收費200盧比(約新台幣77元)。他賺最多的時候,是被包場整天拍攝,從清晨搭船的旅遊行程開始,剪輯時還會幫客人加上字幕和寶萊塢配樂。這種「聖地巡禮」的短影音在社群媒體十分盛行,既能有效推廣旅遊景點,又用新潮的方式展現宗教傳統,狠狠打中年輕世代的品味。

「信仰已經變成一種潮流」,米拉南達(Meera Nanda)指出,她曾撰寫關於印度宗教如何受到全球化影響的書籍。她指出,過去朝聖是為了追尋神的救贖,現在更像是把探險旅遊和宗教文化結合在一起。

Instagram上帶有「印度旅遊」英語標籤的貼文高達16萬則,在社群媒體上很流行po出自己的旅遊短影音。(圖/翻攝自IG)

▲Instagram上帶有「印度旅遊」英語標籤的貼文高達16萬則,在社群媒體上很流行po出自己的旅遊短影音。(圖/翻攝自IG)

傳統宗教加緊腳步現代化,以迎合更多年輕遊客

印度政府近十年來,斥資數十億美金的鉅款,改善印度各大朝聖地的交通、停車空間和科技設施,有些寺廟甚至有虛擬實境(VR)體驗。瓦拉納西最有名的濕婆神「黃金廟」(Kashi Vishwanath Temple)會透過YouTube直播宗教儀式,官網甚至有AI聊天機器人。「現在大家都會上 Instagram和X查旅遊路線。」納格帕爾說,「所以我們前期找了很多網紅幫忙打廣告。」

瓦拉納西發展部門的主管納格帕爾(Himanshu Nagpal)指出,黃金廟現在每天平均接待超過 15萬人,疫情前大約4萬人。寺廟近期也大幅改建,新增了可以辦生日派對的大廳、新的博物館、圖書館和咖啡廳。

印度大型旅遊業者「湯瑪士庫克印度」(Thomas Cook India)指出,從2019年開始,宗教觀光的需求持續上升。很多遊客喜歡不用排隊的私人宗教儀式、至少四星級住宿,甚至搭乘直升機等便利交通。副總裁戴夫(Neeraj Dev)表示:「以前沒有人在宗教旅行中追求奢華,但現在他們願意花錢了。」2024年,有四分之一的印度人都有過以宗教為目的的旅遊。隨著這波宗教旅遊熱潮的崛起,也帶動印度旅宿業、航空業、觀光業市場持續成長。

印度政府長期推廣「心靈觀光」,規劃許多讓遊客體驗的靈性活動。(圖/翻攝自印度國家旅遊局官方YouTube)

▲印度政府長期推廣「心靈觀光」,規劃許多讓遊客體驗的靈性活動。(圖/翻攝自印度國家旅遊局官方YouTube)

莫迪政府力推印度教 批評者憂排擠其他宗教

自從2014年莫迪的印度人民黨(BJP)上台以來,就致力於強化印度教在國家中的地位。印度教民族主義成為莫迪支持者的凝聚力來源,雖然成功帶動了印度觀光熱潮,但也有人擔心會排擠其他宗教。批評者認為這種舉動牴觸了宗教自由,更會邊緣化穆斯林。但莫迪政府則否認對2億名印度穆斯林有任何偏見。在印度人口中,約八成人信奉印度教,穆斯林佔14%,其餘為基督徒、錫克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

2024年,莫迪兌現一個自己的長年承諾,在另一座印度古城阿約提亞(Ayodhya)蓋了一座大型的印度教羅摩神(Lord Rāma)神廟,卻引起巨大爭議、分化了印度內部。這座神廟的原址,是一座1992年被印度教暴徒暴力拆除的16世紀清真寺,當時引起了嚴重的教派衝突,近2000人死亡。莫迪清真寺遺址上蓋一座印度教神廟,無疑是在印度穆斯林傷口上灑鹽。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