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唐家興報導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趙佗,活了104歲熬死9子,被越南奉為祖先。(圖/翻攝自百度百科)在中國歷史上談到「中國最長壽帝王」,多數人會想到清朝的乾隆帝,他活到89歲高齡,被譽為福壽雙全的象徵。然而,若依據史料考證,真正的長壽之最其實另有其人,他就是活到104歲、熬死九個兒子、晚年仍見證孫子登基的南越武帝趙佗。這位從戰國末年走出的老將,不僅一手開創嶺南王朝,更成為今日兩廣與越南文化融合的關鍵推手。
一、從趙國將領到嶺南開拓者:百越的統一之路
趙佗出身於戰國末期的趙國,家鄉在今河北石家莊一帶,極可能出自貴族世家。秦滅六國後,他隨秦始皇南征,與將軍任囂一同率軍征討百越,經歷八年血戰,終於使嶺南地區納入秦朝版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趙佗被任命為龍川縣令。
趙佗上任後採取「和輯百越」政策,主張融合而非征服,並奏請朝廷遷徙五十萬中原百姓南下實邊,促進當地發展與民族交流。這一舉措不僅穩定邊疆,也讓後世「客家人」的起源與他緊密相連:他被尊為客家人的精神始祖。
二、天下大亂:趙佗割據嶺南,自立為南越王
當秦朝因陳勝、吳廣起義而天下動盪,臨終的任囂囑託趙佗「莫參中原之亂,自立於南」,成為關鍵的政治轉折。趙佗繼任南海郡尉後,封鎖北上要道,堅守嶺南,並在秦亡後迅速出兵兼併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獨立政權。
面對新興的漢朝,趙佗一度與劉邦交好,接受陸賈勸說,臣服於漢。但隨著呂后掌權、對南越施壓,趙佗憤而改稱「武帝」,正式與漢朝平起平坐。儘管漢廷不承認其帝號,他仍在南越境內稱帝行制,史書《史記‧南越列傳》記載:「其使天子,稱王朝命如諸侯」,足見他在名義上臣服、實際上獨立的兩面策略。
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獨立政權。(圖/翻攝自百度百科)三、文化融合的先驅:趙佗的南越新政
趙佗並非僅靠武力維持統治。他極力尊重嶺南越人的風俗,甚至棄中原官服、改穿越服,倡導通婚與文化交流,使南越成為中原與南方文明交融的橋樑。這段歷史也被越南視為建國起點,趙佗被奉為「開國始祖」,在越南陳朝時期追諡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
在趙佗的治理下,南越地區經濟繁榮、民族和諧,為日後兩廣地區的發展奠下基礎。
四、百歲帝王的傳奇結局:孫子繼位、國運終章
趙佗統治南越長達數十年,直到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才壽終正寢,享年104歲,成為中國史上最長壽的帝王。他九個兒子早逝,只能由年過半百的孫子趙眜繼位。此後南越雖與漢保持和平二十餘年,但在趙佗去世後逐漸失衡。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發生政變,權相呂賈弒君叛漢,引發漢武帝南征。戰爭最終以南越滅亡告終,漢朝在當地設立九郡,南海、交趾等地重新納入中原版圖。
五、歷史回望:從蠻荒到富庶的嶺南傳承
兩千多年後,昔日的南越國故地多已融入中國版圖。廣東、廣西成為全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而越南北部也仍保留著趙佗時代的文化痕跡。
從戰國將領到百歲帝王,趙佗不僅締造一個跨越族群的王國,更在歷史長河中,見證了「南方中國」的誕生。他的壽命與功業,成就了一段跨越中原與嶺南的傳奇,也讓後人永遠記住這位「熬死九個兒子」的百歲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