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先進封裝崛起 大摩點讚他哥倆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先進封裝成顯學。(圖/翻攝自TSMC官方YT)
先進封裝成顯學。(圖/翻攝自TSMC官方YT)

在 AI 需求驅動下,先進封裝測試會是接下來的大趨勢。熱愛科技的萬鈞法人視野分析,近期Morgan Stanley 跳出來正式點火,點出台灣封測廠 2026 年將全面調漲價格。報告裡指出,AI 晶片需求強勁,封裝與測試產能再度吃緊,日月光(3711)與京元電(2449)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調漲報價,2026 年正式反映在合約中,漲幅約 5–10%。這也意味著,封測業的議價權,正在從被動轉為主動。

這股力量其實早在今年夏天就開始醞釀。從前端到後段,可以看出幾點趨勢包括測試流程時間拉長、流程更複雜,根據市場調研,全球 OSAT從晶圓結束至成品封裝的平均交付時間約為「12 天」。在先進封裝(如 Fan-Out、SI Interposer、2.5D/3D)應用中,測試流程中新增多階段驗證,如:–40 °C 至 +125 °C 環境測試、1000 次以上熱循環、1000 小時以上 burn-in(高溫老化試驗)等,使得單件測試工時比傳統晶片高出 30–50%。對 AI/HPC GPU、ASIC 等高 IO、高功率封裝而言,測試中「資料流/運算通路驗證+封裝內散熱/耦合檢測」所需時間更長,平均比一般通訊/手機晶片測試時間高出約 20–40%。

此外是先進封裝成為主流:2022–2024 年間,全球 OSAT 中多晶片模組占比由 9 % 提升至 14 %。測試設備與流程升級:比如增設高頻/高速測試儀、3D X-ray檢測、精密探針卡、散熱模組驗證,這些新增設備導致單位處理成本上升。材料與製程難度升高:封裝基板、銅柱、微凸點尺寸縮減、散熱/電源耦合設計要求提高,導致驗證工序更多、返修率下降難度更高。

先進封裝的產能利用率與議價能力也同步提升,根據 OSAT 市場報告,2024 年全球 OSAT 產量中,亞洲-太平洋區占比約 74 %(其中台灣與中國合計佔58 %) ,在先進封裝/AI 晶片需求下,台灣主要封測廠訂單滿載、轉線速度快、低毛利產品被剔除,讓「供給緊、選擇優」成為新常態。這與 Morgan Stanley 報告所指出日月光與京元電必須拒接低毛利產品、並將資源轉向 AI-封裝一致。在這樣背景下,封測廠向下游客戶傳導成本與報價漲幅的能力顯著提升。

對投資人而言,這件事的關鍵不在於封測廠能漲多少價,而在於毛利結構正在重分配,AI 晶片的上中游產業鏈,正重新奪回定價權。從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到關鍵材料供應,誰掌握 AI 封裝與測試產能,誰就掌握現金流速度。Morgan Stanley 把日月光(3711)目標價從 188 元上調至 228 元,京元電(2449)從 188 元上調至 218 元,並預期 2026 年 EPS 年複合成長率接近三成,主因是 AI GPU 與 ASIC 測試需求爆發。萬鈞法人視野的觀察是,這波封測端漲價,不只是短期的「供需失衡」,而是長週期 AI 超級循環的第二階段。前段晶圓漲價代表「產能緊縮」,後段封測漲價則象徵價值重估 ,整個 AI 硬體供應鏈的報價結構,正一步步往上修正。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Morgan Stanley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