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8.8的強震,掀起高達4公尺的巨浪,房屋遭到沖毀。(圖/翻攝自X平台 @TheBelaaz)
地震專家郭鎧紋日前才指出,地球過去一段時間彷彿處於沉睡狀態,但自3月28日緬甸發生地震後,地震活動明顯增加,地球似乎已經開始甦醒。如今,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8.8的強震,掀起高達4公尺的巨浪,房屋遭到沖毀。對此,郭鎧紋再度說明,這起強震是由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北美板塊所引發,釋放的能量相當於8000顆原子彈。他指出,地球已結束第六長的地震平靜期,正式進入活躍期,未來可能發生規模7以上的餘震,甚至規模8以上的大地震也可能變得頻繁。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於今(30)日台灣時間上午7時24分,發生規模8.8的強震引起海嘯,讓各界高度關注。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郭鎧紋指出,這次強震是因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北美板塊下方,進一步形成千島海溝,並釋放出相當於8000顆原子彈的巨大能量。
郭鎧紋警告,全球自2021年起曾發生3起規模8以上強震,之後至今未再出現規模8以上地震,這段期間為地球第6長的地震平靜期,而此次強震的發生,意味著地震活動進入新一波活躍期。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未來規模8以上的地震可能會頻繁出現。

▲郭鎧紋指出,自6月28日至7月27日短短一個月內,就出現18起規模6以上地震,地震活動明顯增加,地球似乎開始甦醒。(圖/郭鎧紋提供)
這也讓人不禁回想,郭鎧紋日前指出,從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震活動相對平穩,地球彷彿處於「沉睡期」;然而,自6月28日至7月27日短短一個月內,就出現18起規模6以上地震,遠高於每月平均的9.44起。他強調:「規模6以上地震本來就不多見,現在一個月竟出現18起,這顯示地球已經甦醒,必須提高警覺,注意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區域。」
郭鎧紋也指出,規模8地震在發生前可能會出現三個警訊:第一,通常會先發生規模7的地震,而一旦發生,接下來一週內需密切觀察地震情況;第二,若南北極地區出現頻繁地震,也可能是規模8大地震的前兆;第三,在規模7地震出現後的1個月內,若全球規模6以上地震超過13起,就可能是另一個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