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前國民黨立委、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今(3)天在臉書貼文「烏克蘭經驗給台灣的啟示」,他表示,他邀前美國中央情報局長大衛·彼卓瑞斯(General David Petraeus)進行一場對談,探討台灣可從俄烏戰爭中汲取哪些經驗。許毓仁指出,彼卓瑞斯在整場對談中反覆強調的核心訊息「提高國防預算」。

▼▲許毓仁指出,彼卓瑞斯在整場對談中反覆強調的核心訊息「提高國防預算」。(圖/翻攝自許毓仁臉書)

許毓仁說,他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邀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CIA)四星上將大衛·彼卓瑞斯(General David Petraeus)進行了一場對談,探討台灣可從俄烏戰爭中汲取哪些經驗。這場現代戰爭的第一線戰場顯示出,現代戰爭已成為混合型態。烏克蘭強化其攻防能力的核心手段就是無人系統(如無人機)。真正的戰場存在於戰爭的邊緣地帶,例如經濟與外交政策,這些能夠有效嚇阻軍事衝突的發生。
許毓仁表示,針對台灣,彼卓瑞斯提出五項戰略要點:
1.提高國防預算
這是彼卓瑞斯在整場對談中反覆強調的核心訊息。他指出:「花在嚇阻上的錢通常是最值得的,因為如果你在 #嚇阻 (deterrence)上吝嗇,最終會在防禦上花得更多。」他建議台灣將國防預算從GDP的2.5%提高至3–3.5%,並強調這應獲得朝野共識與支持。
2.導入無人系統與演算法技術
彼卓瑞斯指出:「未來戰爭的重點不只是無人系統,而是演算法驅動的無人系統。這就是台灣必須準備的戰場環境。」無論是海上或空中無人機,都應納入台灣的國防戰略規劃。由於台灣地理與周邊海域極為複雜,需投入時間與人才開發適用的戰術演算法。
3.強化能源與基礎設施韌性
台灣目前高度依賴進口能源,一旦遭遇中共封鎖,後果將非常嚴重。目前台灣在能源中斷情況下大約只能支撐7–10天,而戰時能源需求勢必會大幅增加。應著手強化電廠與現有能源設施的耐受性。烏克蘭透過遙控或自駕地面載具靈活調度物資,這正是一個台灣可參考的案例。
4.確保通訊備援能力
衝突期間,與盟友保持通訊與協調至關重要。烏克蘭建立了一個由國防部主導的數位戰場平台,數十萬人可以同時連線使用,有效因應衛星中斷與網路攻擊等風險。
台灣目前仍主要仰賴海底電纜,面對中國持續破壞行動風險極高。因此,台灣應積極推進OneWeb、Kuiper或6G等通訊備援方案,以確保戰時穩定連線。
5.制度化學習與合作
台灣應派遣軍事人員深入烏克蘭部隊(如Pegasus或Nemesis營)實地學習前線創新。彼卓瑞斯建議成立「戰場創新中心」,將烏克蘭的經驗快速轉化為台灣自身的應用能力。他強調:「真正的問題不是台灣懂不懂整體情勢,而是能不能把這些理解轉化為具規模的實戰能力。」
嚇阻的基礎在於潛在敵人對你能力與決心的認知,而一地的行動(如烏克蘭)將影響他地(如台灣)的嚇阻效果。持續投入備戰與建設本身就是一種嚇阻。這些行動應被視為積極準備,而非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