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張渝萍/綜合報導
中國跨境打壓異議人士舉動愈趨囂張,然而英媒披露,英國警察竟然順著中國的意,要流亡英國、被中共通緝的香港異議人士劉珈汶「自我審查」,避免參與公共集會,讓她震驚表示:「警方不是保障我在英國自由發言與集會的權利,反而要我為了中國的跨國鎮壓而限制自己的基本自由。」事件也引起外界關注。

▲劉珈汶今年6月14日出席倫敦市中心舉行的反中國使館遷址計畫的抗議活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英國《衛報》31日報導,2021年移居英國的香港民主運動倡議者劉珈汶(Carmen Lau),在今年3月被泰晤士河谷警察局(Thames Valley Police)找上,要她簽署一份正式協議,要求她「停止可能會危害自身安全的活動」,以及「避免參加抗議集會活動」。劉珈汶目前在美國華盛頓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工作,該組織專門著力於「爭取國際支持香港民主與人權」。
報導指,在劉珈汶被英國警方約談並要求簽協議之前,她的鄰居就曾收到信件,呼籲檢舉劉珈汶,且若可將劉珈汶的行蹤和訊息,或甚至將劉珈汶交給當局,則可獲得10萬英鎊(約395萬元台幣)報酬。
劉珈汶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遭香港當局通緝,《國安法》賦予香港當局龐大的域外權力,可對世界任何角落的言行進行刑事追訴。另一位同樣也被香港當局通緝的民主運動人士鍾翰林(Tony Chung)也遭遇類似事件,有英國公民收到類似信件,要求提供鍾翰林的資訊並檢舉他。

▲另一位同樣也被香港當局通緝的民主運動人士鍾翰林也遭遇類似事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根據《衛報》取得的警方備忘錄,英國警方提及懸賞信,並引述懸賞信件稱劉珈汶之所以遭通緝,是因為她公開發表批評香港的言論及社群媒體貼文。
儘管香港政府否認寄出這些信件,但英國外交大臣林德偉(David Lammy)與內政大臣顧綺慧(Yvette Cooper)認為這些行動已屬「跨國鎮壓」,呼籲「中國與香港當局停止對異議人士的蓄意打壓」。他們也承諾保護流亡英國的行動者的「權利與自由」。
然而,劉珈汶認為,「懸賞信件」在3月被曝光後的幾天,英國警方就對她提出各種「自我審查」的規範,只是加劇外部壓力,企圖要她閉嘴。
劉珈汶的確經常在倫敦的示威活動中發表批評中國政府鎮壓異見者的演說,她認為:「警方基本上就是在叫我自我審查。」她補充,當穿制服的警員來到她家時,她別無選擇只能同意這項要求,不過她並沒有依照英國警方要求停止參與運動,「令人震驚的是,警方不是保障我在英國自由發言與集會的權利,反而要我為了中國的跨國鎮壓而限制自己的基本自由。」
對於英國警方的作法,劉珈汶非常不滿,「這就是中港當局想要達成的效果:以恐懼與孤立讓人噤聲。一個真正民主的應對方式,應該是保護被針對者的權利,而不是勸他們退出公共生活。」
泰晤士河谷警方表示:「我們不評論個別案件,但若有任何評估過的安全威脅,我們會通知當地居民。」警方續指,「作為日常預防措施的一部分,我們也會提供可供考量的個人安全建議。但是否採納這些建議,仍由當事人作最終決定。」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上月25日再對19名海外港人發布通緝令。(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共的威脅壓迫的手段不只發生在英國,澳洲也可見。目前住在墨爾本的香港法律學者任建峰(Kevin Yam)就收到類似的懸賞信,他也是因為批評香港當局而被通緝。但任建峰指出,英國警方與澳洲警方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澳洲警方「始終把我當作受害者看待」。
任建峰表示:「我對英國政府對劉珈汶與鍾翰林所遭受信件攻擊的冷淡回應感到失望,甚至認為這會讓加害者有恃無恐,進一步將手伸向另一個國家,也就是澳洲。」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上月25日再對19名海外港人發布通緝令,指控他們違反《國安法》,並對他們提出懸賞。英國外交大臣林德偉與內政大臣顧綺慧譴責這項通緝令,稱這是「跨國鎮壓」;中國駐英大使館則回應,稱這些評論是對中國內政與香港法治的「粗暴干涉」。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