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關稅風暴明台股下跌可預見? 法人評正是補貨好時機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關稅恐懼不可能回到4月2日,但衝擊產業仍有,瞄準起飛產業最重要。(圖/翻攝自Pixabay)

▲關稅恐懼不可能回到4月2日,但衝擊產業仍有,瞄準起飛產業最重要。(圖/翻攝自Pixabay)

美東夏令時間(EDT)7 月31 日晚上7:30,白宮宣布對一籃子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台灣稅率為20%,截至目前尚無其他細節公布。 這與美國總統川普早先宣布的15%~20%區間一致。根據媒體報導,我行政院稱台美雙方已就關稅聯合聲明舉行會談,惟該聲明尚待美方批准。據了解,雙方已就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貿易便利化和經濟安全等議題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同時也就投資和採購等事宜進行充分討論。

野村投信台股投資團隊對於20%稅率抱持中性立場。野村投信分析表示,雖然20%的關稅低於今年4月初宣布的32%,但相較於韓國與日本僅15%的稅率,市場可能略為負面解讀。值得注意的是,韓日兩國的汽車產業在其經濟中占比更高,且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在談判中可能以更高成本換取較低稅率。台灣的製造產能則多設於中國與東協國家。中國的互惠關稅範圍為37.5%至55%,但消費性電子產品為20%;而台灣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投資地區,關稅多在19%至20%之間,台灣目前處於相對公平的位置。AI供應鏈需求仍強勁,市場持續以AI為主軸,加上近兩周為超級財報周,AI與手機出貨展望為關注焦點,美國概念股有望降低關稅衝擊,短線股價因關稅政策而震盪回檔,反倒提供長線投資人布局良機,AI族群依舊可逢低布局。

關於對等關稅20%稅率,野村台股投資團隊持中性態度,由於此結果低於2025 年4月2 日宣布的32%,然而鄰近台灣的兩大出口經濟體—韓國及日本的新對等關稅稅率皆為15%,故市場可能略為負面看待我方拿到的新稅率數字。但值得注意的是,日、韓在意的重點產業與台灣不同,因美國是日、韓汽車產業的主要出口市場,對經濟的貢獻度極高,故談判時應考慮此因素,為了拿到較低的互惠關稅稅率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成本。

就算20%不動也未必吃虧?

野村投信認為台灣並未吃虧,且台灣的產能主要分佈在海外,例如中國大陸和東協。中國大陸的對等關稅落在37.5%~55%之間,但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為20%;台灣廠商有設廠投資的東協國家,對等關稅大多落在20%左右,包括越南(20%)、泰國(19%)、馬來西亞(19%)、印尼(19%)等。我們認為如果純粹僅考慮關稅水準,台灣拿到的關稅其實已算是合理,而且可能不需要再進一步擴大於海外設廠投資的金額。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進一步分析表示,從AI 伺服器產業的角度來看,美國客戶從台灣進口的零組件和產品成本可能會上漲20%, 但儘管如此,這仍然低於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成本。

此外,一些台灣企業已經開始增加在美國和墨西哥的投資,以規避關稅成本,我們預計這一趨勢將會長期持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就中長期角度,全球對AI 伺服器的需求仍舊非常強勁,基本面因素會使台灣在AI 供應鏈中的地位穩若泰山,並不會因對等關稅而改變。 即便短期內市場情緒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但我們認為從長期來看,高效能運算(HPC)和AI 相關產業受到的影響確實不大,任何因對等關稅所導致的整理或回檔皆是加碼台股的正確時機。然而,我們會建議對某些產品(例如消費性電子產品)保持審慎態度,因為今年上半年需求已提前拉貨,此結果可能導致2025 下半年相關業者庫存水準上升。我們下半年的看好族群仍為相對較不易受對等關稅影響,且產業需求強勁的 AI 供應鏈標的,若市場此刻回檔,將是加碼布局的良機。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台美關稅掀牌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