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都跟你說了放手!沒人想要的冷門權證 金管會宣布放生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金管會核准新制,權證若脫離價內價外20%以上、無持有人,可申請提前下市,有助於健全市場結構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發行人可減少維護無效商品成本,資源將回歸熱門權證研發,制度優化將改善過往冷門權證長期掛牌造成市場失真問題。(示意圖/PIXABAY)

▲金管會核准新制,權證若脫離價內價外20%以上、無持有人,可申請提前下市,有助於健全市場結構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發行人可減少維護無效商品成本,資源將回歸熱門權證研發,制度優化將改善過往冷門權證長期掛牌造成市場失真問題。(示意圖/PIXABAY)

為回應金融市場實務需求並提升台灣金融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金管會今(4)日宣布,將開放符合一定條件的權證商品得以申請提前下市或下櫃。此政策經由「金融行動創新法規調適平台」蒐集業界與學界建議,並由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與證券商公會共同研擬具體實施機制,已獲金管會同意備查,未來將待相關單位完成電腦系統調整後正式實施。

根據此次公告的規範,發行人在符合三項條件的情況下,得以申請該權證商品提前下市或下櫃。這三項條件分別為:一、該權證自首次上市(或上櫃)已屆滿兩個月(不含);二、距到期日前尚有兩個月以上(不含);三、目前市面上無流通在外的發行單位,且其最新履約價格已屬於價內或價外20%以上。換言之,若一檔權證在流通期間內完全無投資人持有,且已脫離理想履約區間,發行人即可申請將其提前下市。

金管會指出,該機制的推動有助於提升市場效率與降低投資風險。過往部分權證雖無流通在外單位,卻因制度限制仍須持續掛牌,造成市場資源浪費。此制度調整可望讓投資人更容易辨識具流動性的產品,降低誤買冷門商品導致價格偏離或交易困難的情形。同時,發行人亦可節省維護非活躍商品的資源,將重心集中於具市場需求的產品研發與管理,有助於整體資源重新配置與市場健全發展。

權證曾是台灣市場炙手可熱的金融商品,尤其2005至2010年間,憑藉低門檻、高槓桿與操作簡易性,吸引大量散戶參與,交易量曾創高峰。然而近年來交易熱度明顯降溫,主因在於投資人風險意識提升,轉向ETF、AI主題基金等更穩健工具,加上權證本身具時間遞減特性,許多人因虧損退出。

另一方面,券商過去為爭取業績大量發行,導致部分權證無人交易、價差大、流動性差,形成所謂「冷門權證」,投資人一旦誤買恐難以脫手。為解決此問題,金管會近日宣布,將開放符合條件的無流通在外權證得以提前下市,避免資源浪費並保護投資人權益。整體而言,權證市場正從過去的投機熱潮,逐步邁向制度健全與資源效率導向,投資人也應更加重視流動性與風險管理。

金融監理機關強調,透過制度彈性化與監理機制優化,可強化金融商品的生命週期管理,也為創新型商品提供更靈活的設計空間。金管會未來將持續透過法規調適平台,與市場參與者密切合作,檢討並完善創新業務之相關規範,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多元發展與國際接軌。

#台股報馬仔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