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美國對台課徵對等關稅首波衝擊將集中於傳統產業,鋼鐵、水五金與汽車零件首當其衝,年化衝擊上看80億美元,半導體與ICT尚未列入課稅,8月10日成政策觀察關鍵。(示意圖/PIXABAY)
美國川普政府於1日正式實施對台灣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多項非電子類產品課徵20%進口稅。對此,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儘管此舉不如市場最悲觀情境,但對台灣出口結構中的傳統產業恐造成實質壓力;此外,8月10日前,美方是否擴大關稅至半導體與ICT產業,將成影響未來出口態勢的關鍵轉折點。
林啟超指出,此波美國課徵20%關稅措施,並未涵蓋全部產業,初步針對對象以鋼鐵、鋁材、水五金、汽車零組件等傳統製造業為主。根據預估,2025年台灣全年對美出口總額約達1,500億美元,其中傳產占比約30%,即介於400至450億美元之間。若全面課徵20%關稅,年化衝擊金額可能高達70至80億美元。此壓力除來自關稅本身,亦疊加中國產能過剩導致的價格競爭壓力,以及近期匯率波動造成的匯兌風險,對中小型製造業尤為不利。
不過目前ICT與半導體產品仍未納入此次關稅清單。林啟超分析,半導體與資通訊產品約占我國對美出口的七成,目前仍維持零關稅政策,惟美方是否在8月10日前透過「232條款」擴大課稅範圍,市場高度關注。若半導體產品被納入,衝擊將非同小可;但考量該產業高度替代困難,與美國自身在供應鏈安全上的依賴程度,市場仍預期美方可能對此類關鍵產品採取排除態度。若最終未被課稅,台灣整體出口動能雖有壓力,但尚可控制。
至於金融市場反應方面,林啟超表示,儘管關稅政策正式落地,台股今日收盤僅小跌0.46%,新台幣匯率震盪幅度也相對溫和,整體市場情緒仍維持理性。對比其他亞洲市場,韓國股市下跌近3.9%,顯示國際投資人對台灣經濟基本面仍具信心。他指出,影響台股與新台幣後市表現的主軸,將取決於兩大因素:首先是AI應用浪潮是否能持續推動出口與企業獲利;其次則是美國聯準會在新領導人上任後的貨幣政策走向,若轉為鴿派並加速進入降息循環,將有利於亞洲資產表現與資金流動性。
林啟超強調,雖然短期內傳產出口恐面臨壓力,但在高科技產品仍未納入關稅、且美方保留協商空間的前提下,整體影響尚屬可控。他呼籲產業界與政府應把握談判窗口,盡快完成具體貿易方案與產業讓步,以爭取更有利的關稅安排與長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