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桃園電子報
桃園市雖然是人口移入的城市,平均年齡相對6都年輕,但仍無法避免全台老化的趨勢,桃園也在邁向高齡社會,市政府社會局長陳寶民在接受《桃園電子報》專訪時,特別就桃園市在老人照護上的一些措施作了說明,同時也就兒少及家暴犯罪防制上,以結合社團資源的多元作法,加強防制成效。

▲社會局長陳寶民特別就桃園市在老人照護上的一些措施作了說明。(圖/陳儒賢攝)
桃園市65歲以上人口已有30多萬人,已步入高齡化社會,陳寶民表示,市長張善政非常重視老人福利,上任後對三節敬老金及重陽敬老金檢討,從2千提高到2千5,這是對老人家的敬重,讓在他們對社會貢獻回到家後,市府的一些心意。
當然這還是不夠的,陳寶民表示,社會局也對老人的亞健康、樂齡、樂活促進老化做了些研討,在社區的關懷據點推動,讓老人家在家裡年輕人白天去上班後能走出家門,到鄰里裡面這些據點上些簡易的課程,據點內也有供餐,讓他們快快樂樂的活動,這樣就不會一直待在家裏面胡思亂想,未來還要融入共融的概念,以後據點內不僅只有老人,甚至還有幼兒園,有些關懷據點也會把新住民的媳婦拉進來,打破大家對她們的刻板印象,這些新住民在供餐時拿出自己家鄉菜色,讓社區了解她們的文化,也讓她們融入社區、融入台灣,也讓老人可以與不同年齡的人相處在社區安享晚年。桃園目前有418個關懷據點,原則上是希望每一個里有一個,現在各關懷據點設計了10個時段課程,每個禮拜一到五上下午各一個時段,讓老人來參與,有點像老人家的幼兒園。

▲桃園市長張善政非常重視老人福利,上任後對三節敬老金及重陽敬老金檢討,從2千提高到2千5。(圖/桃園電子報提供)
陳寶民表示,有一次到中壢一個社區,看到一位90多歲的老人家坐在輪椅上突然站起來,老人家說前兩年原本都是坐在輪椅上,到關懷據點參與許多課程後,很快樂的融入其中,看到其他老人都能站起來動,也想跟大家一樣,就是靠這動力,只要可以都會站起來,這就是在社區推動據點的主要原因,讓老人多出來走走不要一直待在家裏面。
曾有統計台灣老人臥床時間大概8到9年,時間相當長,陳寶民說,這與台灣在醫療比其他國家好有關,再加上我們有些倫理的觀念,都會想辦法讓自己的老人家延長壽命,這也造成很多年輕人經濟的壓力是來自父母親倒下去後,所以國家在這塊有居服照顧的服務,衛福部有1966長照專線,各縣市政府也配合,由衛生局走前端社會局走後端,民眾如有需居服照護的服務,先會由衛生局評估,民眾到醫療院所拿到診斷證明後提出申請,衛生局照護專員會到家裡評估,就會派案到社會局,由所需者所住的區,由該區的居服機構派員到家裡服務,這是居家照顧。
在一些社區有長照服務機構,陳寶民表示,這是小規模多機能機構,除了提供居家服務外,主要是以日間照顧為主,另有臨時的夜間喘息照護,桃園現有66家,按照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另外還有日照中心,這比較多在照顧失智老人,每個禮拜星期一到五早上可以把送老人家到日照中心,中心內有一些課程及復健、供餐,到下午5、6點再接回。關懷據點也有這區塊,這都是在桃園市可提供的服務,大家可以到社會局網站上去點選所需的服務,裡面都有說明。

▲社會局也對老人的亞健康、樂齡、樂活促進老化做了些研討,在社區的關懷據點推動。(圖/桃園電子報提供)
對於有鼻胃管、氣切管、尿管的老人照護部分,陳寶民表示,這些老人要去屬於衛生局主管的護理之家照護,國內目前沒有開放照服員可作這些項目,他曾去日本參觀照服機構,日本的照服員是可以作的,老人3管的照護其實護理人員也是訓練出來的,以同樣方式訓練照服員再加上證照檢核應該也是可行的,當然其中可能牽涉醫療行為及醫療糾紛的顧慮,不過如照服員可以分擔護理人員這塊工作可減輕護理人員很多負擔。
陳寶民表示,歐美國家比較少見臥床的老人,這是她們醫療自主觀念比較好,預立醫療的比較多,衛生局現在也在推動,當國人這方面越多人接受時,長照後端的需求就會少。
陳寶民表示,整個國家政策上,如何照顧老化的社會是很重要的課題,這方面作得好,年輕人才敢結婚才敢生,很多人不生的話到1、20年後台灣人口老化達到千萬,勞動人口扣除學生只剩幾百萬,屆時老人家要由誰照顧。
在老人健康方面,陳寶民表示,在醫院裡有所謂的預防醫學,比如基本的量血壓,他曾與衛生局和醫院討論過,如果一個關懷據點內的血壓機在老人量完血壓後可以把數據傳到附近的診所或醫院,讓數據可以即時被被判讀,萬一老人有異常可通知家人多注意。此外衛生在一些關懷據點有設置醫療小管家,如果可以推廣到每個關懷據點,再結合一些設備或手機APP,讓家人可以知道父母親的血壓狀況,也可以做很多預防。

▲社會局朝很多延緩老化健康促進方向在做,盡量讓老人保持亞健康。(圖/桃園電子報提供)
陳寶民表示,去年在八德成立關懷據點培力中心,找了長庚大學教授研發了幾個AR軟體,設計成電玩一樣,像蝴蝶會飛下來讓老人家用手去接,增加老人的肌力,蝴蝶會向左右,是在測老人的平衡感,讓老人覺得好玩,有的老人家回去後還會像兒孫炫耀自己也會玩電玩,老人有動就會靈活,去年在八德找了6個社區讓老人體驗,裡面拿1百分的竟然是一位90多歲的老阿公,反而7、80歲的都還輸他,所以人老不是問題,是有沒有天天在動,社會局朝很多延緩老化健康促進方向在做,盡量讓老人保持亞健康,到真的不行的時候才是要到長照地步。
陳寶民表示,日前一個長照學術發表會上,日本來的學者他們想的和我們亞健康概念一樣,日本社會比我們老化的更快,他們靠很多AI系統,長照有很多輔助可以靠AI,如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吊床移動行動不便老人,但機器人沒有溫度,直接服務一定要靠人,對被照顧者才有比較好的感受。
在敬老卡方面,陳寶民表示,許多議員希望擴大使用範圍,但敬老卡的意思不是讓老人去買東西,宗旨還是希望老人多出去走動,折抵搭乘公車或愛心計程車的車錢,桃園是8百點,原住民是1千點,很多老人家說用不到,這其實是鼓勵的性質,近年來依照老人反應的需求,預算從2億多成長到4億多,希望讓老人家有多一點的設施可用,比如台鐵只要進出在桃園市的站就可以,也與交通局也在研議YouBike的使用,另桃園市的國民運動中心也可使用敬老卡,這些都是非法定社福,經費必須要從市庫拿出來。
在高齡就業方面,陳寶民表示,現在很多國家包含勞動局也在研議高齡二次就業,現在許多老人即使到65歲還很健康,在國家少子化後其實可以多思考這方面的勞動力調整。市內有些關懷據點是有產值的,透過老人手藝做一些點心,上網販售,某方面來講也是在朝這方向思考。
除了老人外,市府對青少年及幼兒也是很照顧的,陳寶民說,市長上任時即決定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這獲得很多家長認同,社會局也有兒少科,市長對這方面都很支持,在出生率越來越低的情狀下,市府對脆弱家庭、家暴家庭小孩,在他們還未成年無法回歸社會前,讓他們可以無憂的成長,社會局增加了很多籌碼給教保員和機構,希望他們能讓這些小孩子能夠正常的成長,他們本來已是不幸的小朋友,所以我們每次在增加這方面經費時市長都很支持,社會局從兒少出生到老年都需要照顧,只要在經費許可下都會作滾動式調整。
陳寶民表示,社會局在桃園各區設了15個家庭服務中心,民眾如有需求可以就近到所在行政區的家庭服務中心尋求協助,不一定要到市政府來,即使不是服務中心能解決的案子,也會接案派分到相關科室,市長一直強調就近性、就便性,不需要讓民眾舟車勞頓四處奔波,一定要來社會局才能辦。

▲市長上任時即決定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這獲得很多家長認同。(圖/桃園電子報提供)
對於弱勢者低收入戶在各區公所內也有安家實物銀行,陳寶民表示,現在桃園共有18家,大致分為南北二區,由安得烈基金會和一個基督教的基金會分別服務,按照人口大人可拿1千5百點的物品,小孩則分1千2及8百點兩個級數。另外老人家獨自在家的獨老戶,包含小孩長期在外工作,桃園市有4千多位,列入名冊中油13區內3個基金會照顧,每天電話問安、主動訪視,其中有941位需要每天送餐,由市府每天供應午餐及晚餐。
陳寶民表示,桃園人口一直在成長,社會局透過不同的機構布建照顧老人、兒少、弱勢家庭,雖然社會局編制沒有完全滿編,不過還是可以完成所有照護。
在性侵害防治上,陳寶民表示,暑假期間警察局有青春專案,市府各局處也有配合,如教育局、衛生局,社會局是全面參與,除了在專案期間針對青少年作反毒、網路陷阱等宣導外,並結合一些退休人員如退休老師,加上創新的題材,到幼兒園、小學、國高中、軍營及社區擴大宣導,其中包含一些網路影像散布及性剝削等,對於這些在網路上散布,只要社會局發現就會要求播放的公司即刻停止下架,如不配合會依法停止公司播放權並移送法辦。社會局是盡量作事前宣導,除退休人員外,現在有些社團如扶輪社裡面的律師也想要做一些公益,與家防中心結合起來到機關學校,教導法律觀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可以被任意觸碰。青春專案只是社會局一個區塊,著重在特殊場域對青少年宣導,很大部分還是在平時的持續工作上。

▲兒少科也在推動的兒童權利公約,製作了4個桃園Q萌大使玩偶。(圖/桃園電子報提供)
陳寶民表示,兒少科也在推動的兒童權利公約,製作了4個桃園Q萌大使玩偶,分別代表兒童權利公約裡禁止歧視、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兒童的生存及發展權、兒童有表達意見的權利等4大原則,用這創新的方式讓小朋友明白自己的權益。

▲過年的時候社會局長陳寶民都會請市長去探望育幼院的孩子。(圖/桃園電子報提供)
另外在家庭暴力方面,仍不時傳出虐兒情事,對此,陳寶民表示,很多年輕人在結婚後,還沒小孩前,享受兩人世界,雙方都覺得很好,小孩出生後,影響到兩人相處時間,有些人心理上就會有些變化,如產後憂鬱症等,當然懷孕十個月生下孩子,在母胎裡培養出來的,理論上應該當做寶吧!可是從社會局接收來的孩子中發現,很多父母是吸毒者或是脆弱家庭,可能在沒有準備或一時好玩情境下懷孕。孩子到人世並沒有錯,應該思考如何照顧好,但我們還不時會在學校發現小孩身上有瘀青,家防中心接獲通報後會立即到現場了解,如有需要會對父母採取必要的法律措施,桃園平均一天會接到約2百件的通報,當然有些會成案有些不會成案,因為量很大,因此與警察局合作在各分局設置一個APP群組,通常警察會先到場了解後,把狀況放上群組中家防中心就會作後續處遇,不管是兒、少或大人現在都有一個標準程序,社工會從就醫開始陪同,直到當事人恢復正常。每次到育幼院看那些被收容的小朋友,他們都是被迫離開家庭,心理上滿難過的,所以過年的時候都會請市長去看他們。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專訪/兼顧銀髮健康與兒少保護 陳寶民揭桃園照護心法